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針對香港《蘋果日報》午夜起即時停止運作,24日出版最後一期報紙。英美台齊譴扼殺媒體言論自由,此事件政治打壓,也敲響了香港新聞、出版、言論自由的多元發展,也讓世人看清中共政權,為打擊異己,無所不用其極的鎮壓手段。
台灣美國商會發布2021台灣白皮書,今年新增台灣商業計畫(TCI),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魏立安(Andrew Wylegala)表示,盼藉此促成洽簽BTA,同時,也樂觀看待TIFA重啟復談。學者指出,儘管各界期待此次TIFA會談能邁向雙邊貿易協定(BTA) ,不過,當前最大挑戰仍是拜登政府的態度,短期內要談成BTA的機會並不大。
中止近五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將於下周召開。據了解,有別於過去由我經濟部次長和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副貿易代表擔任主談人,這次我方將改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負責,美方則由代理副貿易代表主談。
編者按: 全球都在預警Delta變種病毒,歐洲疾病控制中心聲明表示其成為歐洲確診病例來源的90%;泰國也超前部署,宣布將縮短第二季疫苗施打期間,以對抗變種病毒。台灣疫情嚴峻,疫苗到貨數量遠不如預期,而下一步能否超前部署防止Delta病毒入侵,人民都緊盯政府看要如何因應。
編者按:防疫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12日,大型藝文活動、賽事都無法舉辦,在該產業服務的人失去了舞台,更沒有收入來源。雖政府有提出書捆4.0的方案,但對許多人來說卻無法申請,對大型團體更是杯水車薪,讓人不經要問,數位時代的來臨,除了發錢以外,政府還能為產業提供怎樣的協助呢?
在印度首次發現的新冠變種病毒株Delta,其傳染力為原始病毒的兩倍,歐美各國衛生單位紛紛發出緊訊,憂心其將成為引爆第三波大流行的因子,而該變種病毒也正在亞洲迅速傳播,但是由於亞洲各國加速接種疫苗的工作才剛起步2個月到2周不等,人們對人員能否恢復流動和商業活動能否重新開始都表示懷疑。
編者按: 台灣疫苗短缺的情形,因日本、美國相繼援助數百萬劑疫苗之後,暫時得到舒緩,但根據最新民調顯示,87.9%民眾認為,政府應讓民眾可自由選擇「國產」或「進口」疫苗。這顯示民眾在缺疫苗的不安之後,更轉而期盼能有選擇疫苗的權力。
編者按: 疫情近期內趨緩,但疫情指揮中心23日仍宣布延長三級緊戒到7月12日,民眾心裡籠罩一層陰影,陷入抗疫與經濟的兩難。軟性封城已滿月,雖有紓困方案卻無法救急,企業撐不下去的新聞頻傳,在這之中是否能找出新的策略,讓KPMG安侯永續發展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分享他的觀察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