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持續走高,可能傷害企業獲利,並帶動消費者物價加速走高,使聯準會內部的鷹派勢力更加壯大;聯準會官員將在9月決策會議尋求達成共識,俾以在11月開始逐步減少購債規模。可能以每月減少150億美元的速度減少,預計在8個月期間,亦即明年中之前完全結束購債。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0日晚間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電話。習近平除肯定梅克爾多年來推動中德關係發展,並希望德方推動歐盟堅持正確對華政策,客觀看待差異,理性處理分歧,推動中歐關係持續健康發展。

綜合媒體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上午應約與美國總統拜登熱線。習近平指出,中美關係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拜登則回應,兩國沒有理由由於競爭而陷入衝突。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美方願同中方展開建設性對話,推動美中關係重回正軌。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於《聯合報》撰文表示,拜習的兩次通話,對中美關係發展作出樂觀結論,言之過早。中美關係如同兩岸關係,一直是在一個曲折道路上行進。不應高估美國協防台灣承諾,低估中共「以武制獨」警告。

勞保會不會破產?不是機率問題而是一個現實,時間愈迫近,改革難度就愈高,近年來少子加上高齡化的加速,勞保缺口不斷擴大,破產之日指日可待,但政府改革方案在哪裡呢?

編者按: 國內出現多起Delta變異株感染,包含幼兒園群聚、新北大樓住戶、維修工人等,有專家建議應該提升至三級警戒,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都說還不達到升級條件,可以再觀察。但升級條件為何、需要觀察什麼,卻說不清。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昨(8日)致函美國國會領導人,警告若國會再不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政府自8月以來提供的紓困額度將在10月用盡。他指出並警告在所有可用措施和手頭現金用完之前,國會若還不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限額,恐將造成美國的經濟損害,並可能會再次導致聯邦政府停擺或債務違約。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根據美國聯準會(Fed)9日發布的最新褐皮書報告顯示,美經濟略放緩,聯準會(Fed)未來的貨幣政策及與全球金融的走向也就愈來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