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外界質疑,環保署升格環境部「就地升格」,環保署今(15)日表示,成立環境部是擴增業務而非就地升格,全面擔負起環境治理責任。

《衛報》報導,美國政府資料顯示,現在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前工業時代高出50%以上,將地球推往數百萬年來、前人類時代至今前所未見的境地。然而科學家表示,各國仍缺乏集體意志減緩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世界「彷彿夢遊著走向災難」。

極端氣候,大雨、酷暑,瞬間急凍,開盞燈、吹冷氣,竟成了弱勢家庭裡看不見的沉重負擔。當能源轉型成為淨零排碳最重要的驅動力,將如何衝擊社會、影響弱勢?

行政院會今年5月5日通過組織調整草案,環保署即將改制升格為環境部,並在底下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等。

《路透社》報導,紐西蘭為解決國內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8日發布一項農業排放收費計畫草案,要求農民為牛羊打嗝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付費。紐國環境部表示,該提案將使紐西蘭這個大型農業出口國成為世界第一個讓農民為牲畜排放付費的國家。

台灣首批碳中和原油已在今日凌晨在台北沙崙港卸畢。

斐濟國防部長塞魯瑞塔(Inia Seruiratu)出席於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敦促其他國家支持斐濟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

民主進化過程中,基層事務官之任務愈來愈多元複雜,且必需即時回應民意、解決緊急問題,各種活動已佔30%以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