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團體諷換招牌搏美名 不負責任

行政院會今年5月5日通過組織調整草案,環保署即將改制升格為環境部,並在底下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等。然而,環保相關團體不滿指出,環境部組改,卻無視公民團體多年呼籲,將其他部會的環境業務納入,以倒退10年的方式就地升格,只求達成蔡政府第2任期完成組改工作的美名,換個招牌,卻無法提升環境治理目的,也無法達到橫向整合,相當不負責任。

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後,底下將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環境管理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也將改為「化學物質管理署」,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和即將大修的《廢棄物清理法》都是2050減碳路徑中的重要戰略,假如修法過程順利最快下個會期,今年9月開議後草案審議通過即能完成改制。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表示,環境部歷經多年終於完成組改,但卻無視公民團體多年力陳納入「水土林氣」部門,以利橫向治理並與氣候變遷政策銜接的意見,以倒退至少10年的方式就地升格,極其不負責任。

謝英士表示,經濟部水利署、礦務局、中央地調所,以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農委會林務局、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等,無任何業務劃入環境部,在業務無調整、組織無變革情況下,換個招牌根本不可能達到提升環境治理、厚植永續發展動能、因應社經變遷的組改目的。以未來的環境部將新設的「氣候變遷署」為例,謝英士指出,目前淨零路徑政策規畫已移往國發會,《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決策單位亦為永續會,氣候變遷署既無規畫之責,也無究責機制,純屬執行單位,將徒有虛名。

台灣永續環境工程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表示,2050淨零碳排是各國提出的國家目標,層級若在總統府底下會更好,畢竟代表國家的宣示,意義上也會不同。

相關新聞

七月以來的丹娜絲颱風與月底的豪大雨帶來超大雨量,台灣西南部沿海地區受重創,包括農漁業、光電設施、電力系統,及老舊平房建物、農舍資材等,...
主計總處昨(11)日指出,今年1至6月工業及服務業經常性薪資平均數47,608元,年增2.99%,增幅創25年同期最高;...
台美對等關稅採「20+N」稅率,對傳產造成重大打擊,行政院今天(11日)舉行說明會,副院長鄭麗君表示,美國全球關稅已經上路,...
民眾黨黨代表大會今天討論不分區兩年條款存廢,但會中未進入實質討論或表決,兩年條款並未變動。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表示,所有運作依照前黨主席柯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