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根據最近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研究,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 AMOC)現在達到千年來最弱,而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氣候變遷。

各國積極發展5G,相關應用不斷拓展,而數據顯示受美國制裁的大陸電信設備巨頭華為仍繼續領跑5G專利,專利申請量甩開高通、三星等企業。

世界衛生組織(WHO)一日警告,認為全球可在今年底前終結新冠肺炎疫情的想法不切實際。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說,雖然各國開始接種疫苗,病毒還是占上風,尤其全球的新增病例數連續六周下滑後,上周再度攀升。

疫情之下各國採取封鎖措施,居家辦公時間加長,有部分觀點曾認為,這些因素或許能促進生育率止跌回升,但令外界意外的是,東亞國家低迷多年的生育率,在疫情中更進一步大幅下降。又中國在放鬆計劃生育政策後,討論全面放開生育限制,有學者建議應該從人口下降最嚴重的東三省開始試點。也有學者認為,現在全面放開為時已晚,中國將面臨高贍養比的老齡化社會,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不利。

美國國會指定成立的人工智慧國家安全諮詢委員會(NSCAI)提出正式建議報告,示警美國因為對台灣晶圓代工的依賴,將有失去半導體優勢風險,報告中強調,美國需要建立本土強韌的半導體設計與製造基地。對此,業界認為美國政府將會透過提高對當地半導體廠商補助或補貼方式,協助美國半導體廠在美國建立先進製程產能,而英特爾將扮演領頭羊角色。

媒體報導,晶片短缺的困境,如今已是全體科技領域共同面臨的難題。美國總統拜登本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期望能夠提升晶片產量,走出全球半導體短缺的困境,預計需要370億美元資金。

「我正在指示政府高級官員與業界領導者一同合作,找出半導體短缺的解決方案。」拜登表示,「國會已經通過了一項法案,不過他們需要……370億美元,才有辦法確保一切順利運作。」...

全球16個保育組織最近發表報告顯示,攸關數億人口健康、營養和生計的淡水魚面臨日益嚴重的生存威脅,1/3的魚種已經瀕臨滅絕。

據《經濟日報》社論,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傷害,由於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估計全球經濟成長將至少拖慢五年。就主要國家而言,中國表現相對最好,2020年成長2.3%,這當然得力於中國經濟體質的厚實及對疫情及時有效的控制,也正因為如此,一般估計,中國GDP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之首將比早先預期提早五年,最快或將在2026年實現。與此同時,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面對疫情衝擊,美、中兩國顯然在經濟對策上出現歧異,準確地說,美中經濟政策開始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