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在台協會(AIT)今宣布,今年共有153家台灣企業、220名公司代表參與由美國商務部於6月7日至11日主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台灣代表團更榮登第8屆峰會規模最大的海外企業代表團。AIT並為台灣企業舉辦客製化線上會議,AIT處長酈英傑強調,「台灣是我們在全球關鍵供應鏈中信任的夥伴,拜登政府特別重視確保全球供應鏈的安全。」
力抗氣候暖化,研議邊境碳稅勢在必行。
石門水庫蓄水量升高,清淤工程持續進行。
高端疫苗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解盲在即,食藥署今(10)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審查標準,其中療效評估標準,將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要求國產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所得中和抗體效價必須證明不劣於AZ疫苗。不過,國際間目前還無人採用免疫橋接來核准EUA,台灣可能成為第一個這麼做的國家。
一連幾天發生多起死後才確診的新冠肺炎個案,其中不少是年輕人,連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都指出,「目前的確有確診黑數問題」。不少專家也解讀,社區感染仍嚴重,應擴大篩檢、增加篩檢頻率,讓民眾能方便採檢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才能避免無症狀或輕症者足跡不斷蔓延。
針對台灣近期新冠疫情升溫,英國衛報在7日以「自身成功的受害者:為何台灣未能設法因應大規模新冠疫情爆發」為題,點出儘管台灣先前有250天沒有發生任何本土案例,但現在,政府顯然被原先認為永遠不會發生的事弄得猝不及防,從「Taiwan can help」變成需要外界協助,防疫模範生顯然未能充分準備好因應疫情爆發。
《工商時報》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透露台美TIFA復談有望,這到底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多數人會認為這當然是好事,真是如此嗎?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
擱置四年的台美TIFA談判有望重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一暗示,美國將與台灣重啟貿易投資談判,但談判時程與是否朝向全面雙邊經貿協定為目標等細節,則未說明。對此,對外經貿談判辦公室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現在已到重啟TIFA的時間點,我方已做好準備,未來在環境保護、勞工、供應鏈安全、數位經濟、智財權等,都是可列合作諮商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