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COP29倡議全球推動永續,重申重視自然生態、環境健康的重要。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淨零絕非僅單靠政府制度及企業投入就可以達成。我們必須更進一步重新反思人與土地、自然的親密關係。同時,加強「能力建構」更是氣候變遷調適工作重中之重, 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經年推動公務體系的能力建構,希望依據調適行動方案,滾動式的盤點、整合、修正,優化氣候變遷運作,適度調整現有規章制度進行,與在地公民共進,這是攸關全民的「社會工程」。 基金會秉持初衷,與氣候變遷署合辦研討,承繼先進們多年的投入,追蹤氣候治理,喚起大家擔負責任、見諸行動!

日本的企業經營者正在對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的對華政策提高警覺。日本經濟新聞匯總的「100位日本企業家問卷調查」中,回答「重新審視」或「商討重新審視」自身企業中國戰略的日本企業達到4成。對於川普給經營帶來的影響,回答「負面」的日本企業家也達到4成,正在為關稅提高做好準備。該問卷調查於12月2日至18日以日本國內主要企業的社長(包括會長等)為對象實施,並得到了145家企業的回答。

2024年進入尾聲,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局勢不斷升溫,美國與歐洲2024年重大事件餘波,比如俄烏戰爭、川普當選等影響,將在2025全球局勢中持續發酵,世界各國皆需在不穩定的環境中尋求政策平衡,才能應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帶來的多重壓力。

2024年為全球大選年,國際社會動盪與希望交織,全球十大新聞充分展現了各地的挑戰與轉變。在政治層面,美國共和黨全面執政、歐洲政治右轉,以及南韓憲政動盪,皆彰顯出民主制度在極端情境下的壓力測試。中東局勢的迅速改變和俄烏戰爭進入新階段,進一步凸顯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同時,全球氣候變化議題未見突破,氣候大會進展緩慢,加劇了對未來環境的擔憂。細數各項事件,掌握趨勢,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穩定,為下一個年度奠定穩固基礎。

世界銀行上調大陸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預料2024年GDP增長4.9%,2025年GDP增長4.5%,分別較6月時上調0.1及0.4個百分點,主因是近期大陸政策放鬆、短期出口將保持強勁,而房地產業好轉或要到明年底才會出現。若財政支出高於預期,加上穩定房地產業的政策更果斷,可能會使增長預測高過目前的基線預測。

2024年,台灣經歷重大社會與政治變局,也面臨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挑戰。這些事件不僅反映出國內政策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也突顯台灣在全球政治、經濟脈絡中複雜的角色。回顧過去展望2025未來,促進政黨間合作、推動政策的延續性與可行性,將成為影響國家發展的關鍵課題,健全的公共政策與制度檢討,才有機會凝聚社會共識,在動盪中尋求穩定。

韓國濟州航空7C 2216航班29日發生大規模空難,在務安國際 機場 機腹著陸,衝撞機場圍牆爆炸造成179人死亡,僅2人獲救,初步分析認為空難與鳥擊有關。南韓中央日報報導,倖存的33歲李姓男空服員可能有全身癱瘓等後遺症,事故發生始末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媒體也整理出這次空難的5大關鍵疑問。

外貿協會26日舉行2025年度記者會,董事長黃志芳分析,川普2.0地緣政治重塑,緊張局勢升高,混亂局面恐更混亂:原本戰爭動盪更頻繁,隱憂增多;關稅恐懼,美國製造回流,打擊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