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2022國際大選年

選舉非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民主的唯一指標,還包括政府功能、政治參與、政治文化、公民自由和新聞自由等要素,但選舉仍有助說明當地趨向。2022年是國際社會忙碌的大選年,遍及五大洲,其中幾場重要選舉的結果,更很可能直接影響各國的對中國戰略,並間接攸關台灣未來的外交與安保。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擔憂央行的煎熬與挑戰,他明白指出,台灣近期經濟景氣令外國稱羨,但通膨壓力不小(預料春節之後將難以壓制)。並建議央行及早收縮資金及升息,以免「太遲」。

水利署賴建信署長於日前由南水局相關人員陪同視察曾文水庫清淤作業。

高鐵宜蘭端站址確定,訂於縣政中心以南350公尺處,將辦理後續環評作業。

我國擬對排碳大戶收取碳費,但學者認為,短期仍應收碳稅,長期則要採取碳排放交易制度。

為因應綠色供應鏈減碳潮流衍生的碳盤查需求,經濟部今天表示,將攜手工總的「碳中和聯盟」,以大帶小協助國內產業建立碳管理能力;今年重點工作項目是碳盤查輔導量能、建立碳足跡工具。

《經濟學人》指出,歷史表明,科技巨頭往往因未能掌握新興技術而倒閉。如果今天的巨頭想要花費數十億美元試圖進入新領域以避免這種命運,那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理由阻止他們,然而,大型科技公司的野心和狂妄自大有會限制嗎?

《經濟學人》指出,歷史表明,科技巨頭往往因未能掌握新興技術而倒閉。如果今天的巨頭想要花費數十億美元試圖進入新領域以避免這種命運,那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理由阻止他們,然而,大型科技公司的野心和狂妄自大有會限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