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的決策會議為美國經濟復甦進展的喝采,並暗示已為此開始思量收回刺激措施的時機,官員已開始談論何時、及如何開始縮減購債措施比較恰當,並預估2023年就會開始升息,較先前預期的時間點還早,整體政策立場偏向溫和鷹派。

美國務院亞太助卿提名人康達出席國會聽證會表示,美台關係至關重要,他將進一步發展與民主夥伴台灣的強健關係,也會致力履行台灣關係法內義務,協助台灣自我防衛。

編按: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財長會議上通過租稅協議案,支持全球最低稅率的積極推動,至少在15%。一旦全球達成廣泛共識,繼續以低稅負做招商引資誘因,成效將有限;因此包括台灣在內國家,勢必要改弦易轍。政府應即擬妥因應方略,參與查核、揭發和進行跨國資料分享;並積極擔任由母國追稅的角色扮演。

美國總統拜登15日與歐盟領導人舉行峰會,根據會後聲明,美歐領導人承諾在終結疫情、貿易合作,與應對俄羅斯等領域,建立高層工作小組或對話管道;美歐將協調一致與中國大陸往來,在新疆、西藏、香港等共同關切領域合作,並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議題。

七大工業國(G7)達成協議,將把全球最低公司稅率訂在15%。台灣企業是否會受到影響?根據彭博資訊整理,在MSCI亞太指數成分股中,逾半數營收來自G7國家,而且淨利潤率至少達10%、有效稅率低於15%的企業,包括台積電和高速傳輸介面IC廠祥碩。但稅制要上路還有難關,G20 要讓中、印點頭也是場「硬仗」。

美國與歐盟周二(15日)已同意針對近17年的飛機補貼爭端,解除兩方經濟所面臨的數以十億計美元的懲罰性關稅的威脅,以此促進跨大西洋關係,達成的休戰協議,將暫停互課懲罰性關稅時間拉長到五年。這也凸顯美歐決定放下雙方嫌隙,轉而聯手共同對抗新崛起的中國。

編按:七大工業國家(G7)財金首長日前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至少15%。分析師表示,這將使得大型跨國企業的稅負提高一倍,台六國大企業首當其衝;另外財政部及會計師認為,台商以中小企業為主,影響不大,但有三類台商恐受影響,並牽動台積電等產業全球佈局。

印太地區的西太平洋作為美中軍事博弈的前沿最近成為五角大樓和國防專家的熱議焦點,以應對中國“嚴峻持續“的軍事能力增長。專家認為, 中國因不受《中程導彈條約》限制,導彈數量超過美俄和其他地區總和,外加海軍迅猛發展,已經在西太平洋與美國拉開了海權爭奪,這是美國冷戰以來首次在印太地區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