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2021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 Taiwan)昨日舉行線上開幕典禮,新冠疫情的演變及疫苗發展仍為大家最關注焦點。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此次疫情讓大家更了解生技產業的重要性,台灣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醫療大國」,但只有好的醫生和醫療體系、學術研究還不夠,更需要「產業」協助,才能將產業轉移到大眾手上。

莫德納 (MRNA-US) 共同創辦人羅伯特蘭格 (Robert Langer) 今 (22) 日指出,儘管疫苗已取得緊急使用授權並出貨至全球,至今仍受外界質疑,將持續利用 mRNA 技術平台,開發相關治療方法。

編者按: 國產疫苗高端通過EUA,但因國際大廠至少做到3期試驗期中報告出爐才能取得EUA,高端連2期人體試驗都尚未完成,且會議過程沒有錄影和公開,引發外界質疑。面對國產疫苗的不確定性,科學界怎麼看?究竟國產疫苗民眾可以安心施打嗎?

編者按: 衛福部要對高端疫苗緊急授權(EUA)審查紀錄去識別化,引發強烈爭議之際,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接受網媒採訪時說,「ACIP很多委員都參加或主持高端、國光、聯亞等國產疫苗臨床試驗。」遭外界質疑ACIP的17位委員有多少人身兼國產疫苗臨床試驗主持人或疫苗廠商協力者?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2023年上路,環保署長張子敬認為,台廠應將CBAM視為契機,藉此調整產品體質,台灣也應盡速制訂碳定價機制,不排除思考導入投資抵減精神在碳費制度。

台灣上半年飽受罕見的50年來大旱之苦,中颱「烟花」步步進逼,氣象局指出將帶來致災性的雨量,整體侵襲期間累積雨量可能將達8-9百毫米,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表示極端氣候已經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指出現在政府要把握最後10年的時間,做好基礎工程建設以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

痛苦來了!延遲了近兩周的5月失業率,終於在日前公布,該面對的終究逃不過,失業率跳升至4.11%,加上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48%,5月三級警戒啟動之後,痛苦指數也攀升至6.59。

國內疫情升溫,干擾經濟表現,中經院今天發布最新經濟預測,預估全年成長率約為5.16%,較4月預測值上修0.36個百分點。經濟成長率上修,但觀光服務業仍在困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