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製造假新聞 誰從中得利?

近期,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簡稱 AEI)發表了一份有關台灣發展的報告。這份報告再次提醒我們,外國學者在撰寫有關台灣的內容時,經常出現錯誤。

首先,該報告提及台灣政府最近針對部分台灣藝人在中國社群平台上所發言論進行調查,是否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1條第1項的規定。該條文禁止與中國的「政黨、軍事、行政、具政治性機構、團體或涉及對台政治工作、影響國家安全或利益之機關、團體為任何形式之合作行為。」

這些藝人最終僅被警告,並未遭受任何處罰。然而,美國企業研究院的報告卻聲稱,這些藝人中有3人「被發現擁有中國國籍」,並引用《自由時報》為消息來源。但《自由時報》的報導並未表示這3名藝人「擁有中國國籍」。該報導實際內容是:3人被發現擁有雙重國籍,其中一人是中華民國與加拿大的雙重國籍,另兩人的第二國籍未被明確指出。報導中使用的是「雙重國籍」這個詞,而在台灣語境中,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同時擁有中華民國與「其他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等)國籍的人,而不是非法持有中國與台灣身分的人。舉例來說,中央社最近一篇報導中,用「雙重身分」來形容那些非法持有中國與台灣身分證件的人。

另一項重大錯誤是,美國企業研究院報告稱:「賴清德總統推動將國防預算在2050年前,提高至GDP的5%以上。」但事實上,賴總統在2024年8月22日於X社群平台上以英文發文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GDP的5%」,這項聲明被彭博社、路透社等國際媒體報導,也在當天被多家台灣媒體廣泛報導。每個人都有可能犯小錯誤,包括筆者。但這份來自美國企業研究院的報告有10位作者。難道這10位作者中沒有一位能在發表前察覺錯誤並加以修正嗎?

最後,該報告還提到,前台北市長、台灣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近期獲准交保的消息。報告寫道:「柯文哲與民眾黨主張自己無罪,並指責執政的民進黨對其進行政治迫害,儘管柯的起訴發生在由最大反對黨國民黨所執政的台北市。」這段話完全暴露出對台灣司法體系的無知。在台灣,地方縣市政府並不掌控檢察體系。台灣的檢察官隸屬於中央政府法務部所屬的檢察機關。民眾黨指控由民進黨主導的中央政府迫害柯文哲,而美國企業研究院卻錯誤地寫成是國民黨籍市長控制的檢察官起訴柯文哲。

即便美國企業研究院日後修正此錯誤,已有許多人讀過該報告並因此對台灣政治情勢產生錯誤認知。那麼,這類關於台灣的外媒或外國學者錯誤評論,究竟是誰從中受益?在2013年曾有一份對美國企業研究院的捐款名單意外曝光,其中就包含台灣政府。那麼,台灣政府如今是否仍為該智庫的金主呢?

不論台灣政府是否仍贊助美國企業研究院,「駐美代表處」難道不應該負責與華府智庫、學者維持關係、閱讀他們發表與台灣相關的文章,並在發現錯誤時主動聯繫並予以更正嗎?

台灣之所以常成為國際新聞焦點,原因包括: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國防預算不斷增加,以及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人工智慧領域中扮演關鍵角色。明年11月台灣將舉行地方選舉,14個月後的2028年1月則將進行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因此,未來仍會有大量來自外國媒體與學者的相關報導。遺憾的是,這些報導中仍將充斥著錯誤,甚至是假新聞。這些錯誤究竟對誰有利?(作者方恩格為美國共和黨前亞太區主任)

相關新聞

Nvidia正陷入中美科技戰漩渦,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監管機構近日指控其違反《反壟斷法》,...
輝達(Nvidia)計劃斥資最高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投資OpenAI,協助其在美國建設用電規模至少10吉瓦(GW)...
 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8月失業率升至3.45%,創近12個月最高,而「工時不足就業者」12.1萬人也寫今年來新高,...
韓國總統李在明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若依照美方目前提出的條件進行3,500億美元投資,韓國恐面臨類似1997年金融風暴的危機。他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