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利率連六凍 楊金龍:市場不理性預期已平息

 中央銀行第三季利率決策會議,政策利率「連六凍」,但相對於利率,今年新台幣匯率上沖下洗,出口廠商及壽險業飽受壓力,匯率政策更加受到關注。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市場不理性預期已平息,新台幣匯率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若有不規則因素,例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與季節因素,導致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而不利於經濟金融穩定之虞時,將本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

 央行匯率政策成為本季會議受市場關注的焦點議題,主因近期外資熱錢大舉買股湧入,新台幣升值壓力再起,近期盤中匯價一度重回2字頭,央行近期加大調節穩匯力道,穩住廠商信心。

 央行總裁楊金龍說,這次在理監事會議當中,確實有一位理事提到,產業界表達希望匯率穩定,因為匯率牽動報價競爭力,但其實匯率並非會中討論重點,大致仍以利率政策及房市管制為主。他強調,今年5月初匯率波動劇烈,有外資趁機不合理進出疑似炒匯,央行持續溝通後,成功抑制市場不理性預期,近幾個月新台幣匯率趨於穩定,匯價還是由市場供需決定,新台幣匯率已比5月、6月還要穩定。

央行利率連六凍 房市管制不鬆綁

央行18日召開的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決定政策利率「連六凍」,重貼現率繼續停在2%,備受關注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也未鬆綁。

央行決議維持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為2%、2.375%及4.25%,並公布最新預測,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估值為4.55%、明年成長率2.68%;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下修為1.75%,明年估1.66%;核心CPI年增估1.67%,明年估1.64%。

央行總裁楊金龍預測國內通膨壓力續降至2%以下,今年經濟成長率出現「surprise」,後續考量全球景氣前景仍具不確定性,此時維持利率政策不變。

對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同樣按兵不動未鬆綁。行政院長卓榮泰稍早指示金融業水龍頭開大,針對央行未採鬆綁動作是否為「勇敢的決定」?楊金龍說:「是合理的決定。」

楊金龍強調,卓院長要銀行打開水龍頭也說要有「過濾網」,即做好風險控管,央行在意的是金融穩定,據觀察房地產對金融穩定的風險尚未解除,也要考量資源配置問題,如要因應排撥問題,央行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處理,比調降存款準備率效果更好。

美國重啟降息後,台灣否跟進?楊金龍曾說CPI年增率降至1.5%以下是關鍵。對此,楊金龍強調時空背景已不同,金融市場市場瞬息萬變,未來對於利率展望仍是看數據說話(data dependent),按國內外情勢,先前提的「CPI至1.5%以下才有降息空間」太過僵硬。

他強調,台灣要面臨半導體232條款等挑戰,如結果不利電子及資通訊等業者,這些強項產業將受衝擊;傳產業者則受關稅不確定性及大陸的競爭,若兩大支柱都受影響,貨幣政策必須做出因應提供充沛資金環境。當前M型的產業環境,對貨幣政策確實是挑戰,各國都面臨同樣情況。

楊金龍呼籲民銀增加承做首購族案件

楊金龍建議,公股銀行亦可透過多吸收存款(提高「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的分母),增加承作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空間。

楊金龍指出,目前許多民營銀行在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約25%,遠低於法定標準30%,仍有承貸空間。民營銀行應加大對「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承作力道,協助紓解民眾排撥問題。至於公股銀行,可吸收更多存款,擴大貸款承作空間。

根據央行統計,截至2025年8月,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已由去年6月的37.61%降至36.71%,整體雖呈下降趨勢,但速度緩慢,主因新青安貸款案件仍多。值得注意的是,八大行庫集中度反而上升0.8個百分點,與其他31家銀行下降2.08個百分點形成對比。

楊金龍肯定金管會將新承作的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計算之外,認為有助紓解排撥壓力,並提升銀行承作意願。

楊金龍強調,央行自2024年8月推動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並第七度調整信用管制,已見初步成效。他列舉四大成果:一是消弭房價上漲預期心理;二是房價漲勢趨緩,新成屋與中古屋年增率微幅轉負;三是無自用住宅及都更危老貸款增加;四是整體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下降。

楊金龍表示,對於符合首購、新青安及危老都更等政策方向貸款,若銀行房貸自主管理金額超過原先提報目標,仍可獲得彈性空間。例如原提報100億元,若增至120億元,只要符合政策方向,央行將予以支持。

針對預售屋貸款成數不足導致交易糾紛問題,楊金龍提醒,預售屋買賣契約與銀行購屋貸款契約為兩種獨立契約。若因信用管制等非買賣雙方可歸責因素導致貸款不足,應依內政部定型化契約處理。若貸款差額在30%以內,買方可選擇分期支付;若超過30%,則可解除契約,且賣方不得沒收已支付款項。

央行昨日並公布8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放款金額與利率,購屋貸款方面,五大銀行8月新承作購屋貸款金額616.5億元,較7月減少92.6億元。

力抗房市情勒 該給央行按個讚

 在一片「情勒」聲中,央行第7波房市管制意外未見鬆動,雖然央行總裁楊金龍說,這僅是個「合理」的決定,不敢說勇敢,但明眼人都清楚,要捱得住排山倒海的壓力,絕對需要非常勇敢,在守住打房底線同時,還需拆解貸不到款難題,必須給央行肯定。

 2023年提出的新青安,讓當時好不容易走軟的房市滿血復活,打房功虧一簣,這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副作用迄今持續外溢。最直接的說,新青安助漲房市,讓銀行怕了,房貸放款轉趨謹慎,央行擔憂房市泡沫炸裂,必須扮黑臉踩煞車,於是造成「房貸荒」。

 有些人或許天真認為,央行若不打房,就沒有房貸荒了,不過事實卻是,多數民營銀行即便房貸距滿水位仍有很大差距,但也不願輕易放款,原因就是房價過高、風險太大,於是乎挑物件、挑客戶,沒得挑時,乾脆就不要做低利率的房貸,與央行已無關係。

 相較於民營銀行可自由選,公股行庫因肩負政策任務,還是得做新青安,所以「水龍頭還是得開」,在行政院已經明確裁示、金管會也同意配合放款認定,站在央行立場,沒有不協助的道理,只能讓水流到該流到的房貸戶,用行政措施解決貸不到款的難題。

 只是房市悶太久了,期待「鬆綁」的心太急切了,這半年來,預售屋貸款不足、預售屋解約潮、換屋者舊屋賣不掉,甚至爛尾樓頻傳等,都會被擴大解讀,只要房市有亂象,統統都是央行的錯、都是房市管制惹禍,種種情勒似乎都是衝著央行而來,像講好的。

 央行此次未鬆綁房市管制,至少傳達給外界清楚的態度,房貸執行上若有困難,都可以透過技術性調整,取得雙贏之道;但若只想「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情勒,那就免談,直到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下降,也就是懷裡抱著的那顆房市泡沫未爆彈,警報解除再說。

 房產利益龐大,央行大可兩手一攤,放寬房市管制,只是這樣一來,全民恐持續忍受房價走高之苦,銀行放款風險就像未爆彈,未來若再想收拾,恐怕得花更多成本,就如同以利息補貼買房的新青安,仍在徒耗資源,而這也非我們所期待能扛起金融穩定的央行。

相關新聞

中央銀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房市管制成為關注焦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七波房市管制已見成效,...
川普「20+N%」對等關稅已對台灣傳產、汽車、農產,以及高科技等產業「傷筋動骨」。針對部分傳產,經濟部產發署啟動「新南向國家隊(A-...
台電 發電機 組從南到北接連故障,在燃煤機組 林口 電廠一號機昨天傳出破管停機後,發電量再少八百MW(百萬瓦)、約百分之二的發電量,...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