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揭露中國鑽井平台侵占我國專屬經濟區十二年

美國智庫今天指出,中國已在台灣主張的專屬經濟區內強行設置鑽井平台,距離東沙群島限制水域僅約30英里(48公里)。專家示警,越南過去因持續抗議才成功阻止北京推進,若台灣選擇沉默,恐使中國「蠶食」主權成為常態。
美國智庫報告:這 12 座建築至少存在五年
美國詹姆士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透過開源影像分析,發布報告「操縱遊戲:中國石油設施侵入台灣東沙島」,指出北京對台施壓的手段已擴展至石油鑽井平台。
報告顯示,這些設施由國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所有,包括7座鑽井平台、3艘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及2座半潛式平台,全部位於台灣主張的專屬經濟區(EEZ,另稱經濟海域),靠近東沙群島。東沙群島位於南海東北側,距台灣本島約444公里,島上設有駐軍。
報告指出,自7月起,中海油將半潛式鑽井平台「南海二號」深入台灣EEZ,距東沙限制水域僅約30英里;而過去鑽井平台甚至曾逼近至770碼(約0.7公里)。
未經允許的鑽探行為,正是中國「灰色地帶」行動的典型模式,藉此推進領土主張、逐步建立管轄權,並在不引發公開衝突下塑造有利局勢,常以商業活動作掩護。
報告強調,中海油的設施多以鋼製導管架(jackets)建造,容易改裝,可作為臨時或永久、商業或軍事用途。這些結構長期遭忽視,使北京能在和平時期施壓,戰時更可能轉化為軍事資產,甚至支援封鎖、炮擊或侵略行動;若加裝感測器,更能強化「殺傷鏈」能力。
另有專家指出,鑽井區常年雲層覆蓋,使中國得以隱匿行動;加上大部分衛星營運商不收集離岸區影像,僅有掌握合成孔徑雷達(SAR)的國家能及早監控。
詹姆士敦基金會警告,北京已在台灣EEZ成功設置鑽井平台,而這在越南屢屢失敗,原因正是越南持續抗議。如果能展現警覺並謹慎反制,雖無法終止所有挑釁,但至少能延緩甚至阻止北京擴張,避免逼近危險臨界點。反之,沉默與不作為只會助長中國行動。
海委會拒絕置評 總統府「譴責中國」
衛報指出,我國經常在其他地方強調經濟海域,但在東沙群島周圍處於較弱的地位。我國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的成員國,這意味著我國不能通過正常機制進行仲裁。此外,我國法律也未明定專屬經濟區的執行範圍。最後即使我國確實抗議,我國也沒有足夠的海軍或海巡力量拆除如此龐大的資產。
此外,衛報聯繫國安會及經濟部,但經濟部表示由海洋委員會回應提問,海洋委員會卻又拒絕置評,海巡署則稱此不在海巡署職權範圍內。該報告警告說:「若不抗議,將助長主權被侵削常態化。」不過,總統府在3日才回應表示,我國國防、安全單位均有掌握。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天(9/4)仍重申總統府3日回應的新聞稿表示,我國國防、安全單位均有掌握,並就相關行為樣態、風險等進行整體研議以為因應。
李慧芝說明,實際上,中國近年來在韓國、日本、我國及其他南海周邊國家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範圍內,陸續設置油氣探勘平台及其他定置結構的情況,不僅涉及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律規範,更嚴重衝擊國際秩序,為區域穩定帶來了不確定的風險。
李慧芝表示,中國作為區域間一員,應對此行為作出清楚說明,並即刻停止在我國在內區域各國經濟水域從事非法設置與開採活動。同時,我方也將與區域間相關國家合作,就相關問題的因應尋求共同對策,以確保區域的安全穩定。
國內各方說法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表示將要求政府透過海巡及外交手段,全力維護台灣利益,也呼籲國際社會共同關注中國擴張的野心。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警告台灣專屬經濟海域將被「內海化」,嚴重威脅台灣在該地區的戰略縱深。且若不是外國智庫與媒體踢爆,全民還被蒙在鼓裡;中共也應立即停止該行為,否則將讓兩岸關係愈走愈遠。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表示,國防部應採取行動,並跟全民解釋,這不只是對中國大陸,日本、菲律賓若有如此情況也應如此處理。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表示,政府本來就要捍衛我方專屬經濟區,然而過去五年以來未見任何因應措施,「中共本來就會盡力擴張,我們自己必須做好防範」,就連外媒也認為此舉將有助於侵台,政府必須清楚說明、做好該有的措施。
延伸閱讀
Rigging the Game: PRC Oil Structures Encroach on Taiwan’s Pratas Island - Jamestown
中央社/聯合報/自由時報/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