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On2025峰會 發布調查報告

「FinTechOn 2025 & AFA高峰會」1日登場,以金融科技×全球供應鏈新戰局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與談,會中發布《2025年亞洲金融科技調查報告》,來自亞洲地區(含台灣)的73間金融科技業者中,有57.53%認為法令環境是當前營運面臨的首要挑戰,反映出法規的不確定性延遲創新落地,金融科技業者多處於成長與擴張階段。

除法規之外,其他如總體經濟與市場風險變化、資金與金融服務取得、人才與組織挑戰,及金融科技與產業快速變化等,也均有超過3成業者表達關切,顯示金融創新仍需制度配套同步跟上,方能發揮其真正潛力。70%受訪金融科技業者肯定政府設有明確的業務接洽窗口,但僅有不到50%受訪者認同政府對金融科技抱持正面態度,顯示政策溫度不足。如何在多元法制、文化與市場條件下推動金融科技的永續發展,已成為各國政府、產業與學術界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透露,金管會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五大策略皆有成果,其中包括擴大業務試辦;修正金融創新實驗條例業務試辦納入法律規範,加大落地可能性;鼓勵團隊合作;持續探索傳統金融新機會,像開放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與RWA應用;金融創新園區升級2.0。而「亞洲那斯達克計劃」會持續鬆綁,吸引更多優質國內外新創與科技企業來台掛牌,讓金融科技業獲得資金。

彭金隆特別提到,目前金融界正研發「金融AI大語言模型」且具「大學畢業生水準的AI機器人」,是一個台灣本土、金融業適用的AI大語言模型,金融科技透過團體研究可加大成效。


延伸閱讀:

AFA 主席蔡玉玲:AFA 不只是一個網絡,更是一個信任平台

今年 FinTechOn 2025 暨 AFA 高峰會以《金融科技 × 全球供應鏈新戰局》為主題,也是 FinTechOn 論壇首度連續兩日舉行,AFA 來自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金融科技協會與重量級嘉賓齊聚臺北。

擔任 AFA 首屆主席的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名譽理事長蔡玉玲表示,臺灣是全球科技重鎮與供應鏈核心,深知供應鏈痛點,例如:跨境支付緩慢、信任脆弱、貿易複雜及資金受困等,這些都是區塊鏈技術與 AI 能帶來改變的。

圖說二:擔任 AFA 首屆主席的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名譽理事長蔡玉玲呼籲,讓這次 FinTechOn 2025 暨 AFA 高峰會成為傳統,每年亞洲各國都可以在台灣聚首,不只討論,更要實踐;不只想像,更要建設。

這正是亞洲金融科技聯盟(AFA)成立的宗旨,蔡玉玲強調:「AFA 不只是一個網絡,更是一個信任平台。AFA 匯集了來自 15 個經濟體具有代表性的金融科技協會,串連監管機構、創新者和企業家,不僅要共同重塑我們國家的金融未來,更要重塑全球貿易的金融未來。」

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指出,在金管會多年的政策推動下,台灣金融科技發展快速,民眾享受的普惠金融水準高於國際平均,其中,銀行帳戶普及率達92%、非現金支付使用率高達95.5%,顯示台灣具條件導入區塊鏈與生成式AI,提升金融服務。

李偉正表示,在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的背景下,銀行的角色需重新定義,不再只是資金提供者或授信審查者,而要成為資料的共同設計者、風險的共同建模者,以及嵌入產業節點的資金機制參與者。但大企業較有資源能擁抱創新,中小企業卻因資源有限而存在數位落差。李偉正呼籲政府與業界共同協助中小企業,「供應鏈已不僅是商品流動,更是數據、信任與價值的流動,當供應鏈國際化、節奏加快,金融也必須同步國際化、更加即時與敏捷」。

FinTech機構目前營運主要面臨挑戰

金融科技市場規模 2040衝80兆美元

金融科技的進步仰賴強大的運算支援與安全保障,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具備全球領先優勢,可望為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同時為其發展注入關鍵底氣。盧超群1日於「FinTechOn 2025 & AFA高峰會」上預測,金融科技市場2040年有望成長至80兆美元規模。

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認為,金融科技正進入關鍵時刻,尤其是半導體與金融科技的結合,推動AI、大數據、跨境支付與智慧風控的發展,大幅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與普及性,而台灣在半導體與ICT產業競爭優勢,有望成為金融科技應用落地的重要支柱。展望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從2010年的3000億美元,持續增長至2040年的2兆美元,金融科技到2040年則可望漲至80兆美元的規模。

於最新進展中,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處長胡則華分享金管會所推動的三大重點應用案例。

首先是「保險理賠聯盟鏈」,透過資料一致性與區塊鏈技術,讓保戶只需一次申請,即可以同步串接多家保險公司資料,提升民眾體驗的同時也替保險公司節省大量的作業成本。

其次是「鷹眼識詐聯盟」,透過各銀行回傳異常交易資料,集中交由中央AI模型進行訓練,並將辨識結果回饋給所有金融機構,強化個別銀行的防詐能力,也促成跨機構的聯防網絡,截至目前,已成功阻詐逾新台幣3.6億元。

第三個案例「快速身分識別聯盟」與「驗證轉接中心」則橫跨整合銀行、保險與證券等金融機構,當客戶在任一家機構綁定生物識別後,未來無須重複身分驗證,即可於其他金融單位完成開戶或認證。

胡則華表示,金融科技仰賴強大的硬體支撐,無論是保險聯盟鏈所需的加密簽章、AI防詐背後的GPU、NPU運算能力,或快速身分驗證所倚賴的安全元件,晶片與感測技術皆為驅動上述創新的核心基礎。

美國全球區塊鏈商業委員會執行長Sandra Ro於會中強調,關注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掌握龐大社群媒體平台的巨頭,他們擁有數億至數十億的用戶基數,若未來在平台上整合支付功能、推出自己的數位貨幣或穩定幣,其發展不但可能改變用戶的支付習慣,也會對整體金融秩序帶來深遠的影響。

 

相關新聞

金管會4日行政院會報告「新青安.貸的到-配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之調整」,卓揆決定准予備查,9月起辦理的新青安貸款的撥款案件,...
美國智庫今天指出,中國已在台灣主張的專屬經濟區內強行設置鑽井平台,距離東沙群島限制水域僅約30英里(48公里)。專家示警,...
繼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後,美國政府撤銷台積電對旗下中國主要晶圓廠運送必要設備的授權,此舉將打擊台積電在中國生產晶片的能力。
民眾想買房卻貸不到款,卓揆日前喊話希望銀行放款「水龍頭開大點」,金管會與中央銀行因此各自邀集國銀研議要怎麼開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