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全數未通過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請辭

全台大罷免首波投票落幕,最終25件罷免案全數以失敗告終,民進黨內檢討聲浪不斷;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28日在臉書發文,指罷免結果不如人意,民進黨身為執政黨責無旁貸,他身為黨秘書長,有任何做得不夠、不符合社會或支持者期待,有任何需要檢討的地方,自當由他來承擔一切責任。
全球首例 罷免行動失利影響後續
本月26號,台灣24名國民黨立法委員挺過了一場不同尋常的罷免運動,雖然還有還有七人將在下個月面臨投票,但罷免失敗對總統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來說是一個打擊。這場罷免雖一般認為一開始由民間發起,不過民進黨支持這場罷免運動,開票結果意味著賴清德與反對黨在立法院的對峙很可能還將繼續。
日內瓦國際與發展研究院研究罷免制度的研究員葉尼娜·維爾普表示,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哪個國家級立法機構面臨過像台灣這樣大規模的罷免行動。台灣是少數幾個選民可以通過請願的方式罷免民選代表的民主政體之一,但過去的罷免行動規模較小,也鮮少成功。
對支持者而言,這場「大罷免」行動體現了台灣民主的活力。台灣的民主是在20世紀80年代結束國民黨幾十年的威權統治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儘管罷免行動的成功對賴清德有利,但許多推動罷免的活動人士稱,他們是獨立行事。
另一方面,反對者則表示,「大罷免」是對應該謹慎使用的程序的濫用。「『大罷免』其實是對選民的一種侮辱,」退休教授吳月瓏說。她表示自己在台北投票反對罷免自己選區的立法委員。「現在是無差別式的罷免,所有人在你們眼中都是不適任的。」
外媒報導 罷免的五大現象
根據本次罷免後續,根據BBC中文的報導,有以下五大現象與預測:
-
國民黨鐵票與民眾黨「小草」合力
罷免是台灣公民權利,此制度的原意是針對個別不適任的公職人員。這次全台大規模大罷免,被指是「無差別」、意識形態先行的政治行動,爭議甚大。過去數月民調顯示超過半數民眾反對大罷免,支持反對黨國民黨的藍營選民在投票當日將日常的沉默支持轉為具體行動,推高投票率到五至六成,超出近年罷免選舉的四至五成。
-
綠營的模棱兩可
大罷免由公民團體自主發起,民進黨表面支持但態度曖昧。民進黨的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年1月曾強勢提出「41席國民黨區域立委一定要罷免掉」,民進黨高層並沒有呼應。
學者翁履中說,這種刻意模糊的表態,讓外界產生更多質疑。「其實老百姓怎會相信公民團體跟民進黨沒有關係?想要保持距離,卻搞得欲蓋彌彰,反效果。」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宋文笛也指出,民進黨將罷免定調為「國安議題」,該黨領導者卻沒有親自站出來扛下一面旗幟,「如果敵人真的是門口的威脅,為什麼政府領導層沒有親自指揮、帶頭衝鋒呢?」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張竣豪教授向BBC解釋說,不同於過去具組織力的社運團體,這次罷團多由素人主導,採去中心化運作,缺乏傳統樁腳動員能力,難以突破藍營鐵票倉。
-
適得其反的「團結十講」
總統賴清德及民進黨對於大罷免戰略一直不清晰,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賴清德的「團結國家十講」。
他6月24日在「第二講」脫稿說,「要用民主加以淬煉,透過一次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般千錘百鍊,百鍊成鋼,打掉雜質,淬煉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的鋼鐵意志」。這番話引起輿論一片譁然。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當時表示,賴清德「心中就是把反對的人視為雜質」。台北市長蔣萬安批評這是黨同伐異、非我族類、做思想清洗,擔心開民主倒車。
劉嘉薇教授評論稱,罷免方的「抗中護台」訴求雖符合台灣主體意識趨勢,但總統賴清德的失言重創其正當性,賴將不支持「抗中護台」立場的人比喻為「雜質」,激怒了中立選民,也讓國民黨逮到機會放大此爭議,削弱罷免動能。
-
意識形態VS民生
「抗中護台」是這次大罷免的需求,但罷團和民進黨被批評意識形態高於一切,甚至把非綠人士都打成「中共同路人」。
劉嘉薇教授則以花蓮為例,分享她近期在當地的觀察。她說,以花蓮選情為例子,看似平淡,實體宣傳不多,但網絡攻勢激烈,如企業家童子賢高調支持罷免傅崑萁,卻未撼動其地位。她認為傅崑萁的地方影響力,與藍營選民對經濟復甦的期待是關鍵。「花蓮觀光業因兩岸關係緊張而蕭條,當地選民希望國民黨立委能帶來更多陸客,支撐經濟。」
英國諾丁漢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的非常駐研究員丘琦欣(Brian Hiou)向BBC中文分析,藍白兩黨支持者的投票可能並非單純基於中國因素,而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地方民代應該繼續擔任職位,換言之,台灣的投票結果並不全然取決於兩岸關係。
-
賴清德政府面臨改組壓力
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席位未變動,總統賴清德將繼續面臨「朝小野大」困境。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對BBC中文說,大罷免結果顯示藍營支持者及深藍組織動員力依然強,藍白陣營「經過此役是士氣大振,賴清德跛腳執政的危機擴大」,接下來台灣朝野政治耐人尋味。
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鄭力軒則表示,選後大事是要應對美台關稅,賴政府勢必要採取一定程度的改組與調整,行政院內閣人事跟政策要有整體性的重整。「簡單說,就是施政滿意度沒有任何僥倖空間。」
外界究責 民進黨祕書長請辭
對於罷免結果,各界意見不一。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呼籲賴清德總統向人民道歉,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要求賴總統道歉、卓內閣下台。在野發聲後,賴總統透過臉書表示,這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對於投票的結果,大家應該尊重接受。
而投票結果揭曉後,前總統蔡英文在臉書發文標記賴總統並表示,「希望今天的投票之後,大家能夠繼續支持賴清德總統與執政團隊」。賴總統昨天沒有回應在野的訴求,也沒有回應蔡總統的送暖。
賴總統對此並未公開露面,他只透過臉書表示,對於投票的結果,大家都應該尊重接受;不論是支持罷免,或者反對罷免,這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罷免與反罷免,都是人民在憲政制度下所擁有的正當權利;儘管社會上存在不同立場,台灣人民依然能透過合憲合法的方式表達意見、做出決定。
而最新消息,民進黨秘書長28日林右昌透過臉書表示請辭,也強調此次罷免運動過程中,他認識了許多罷團的志工,他們無私的精神,無畏的勇氣,愛台灣的行動力,他充滿敬佩也為他們所深深感動。林右昌表示,現在,「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為結果找藉口,而是要為未來找出路!台灣這個,小小多山,充滿艱難的國家,需要我們大家繼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