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理勒克努閃辭 馬克宏塞納河畔獨徘徊

法國總理勒克努(Sébastien Lecornu)與其政府在6日請辭,這一震驚政壇的發展使得目前的政治危機進一步升級,並威脅到法國總統馬克宏僅存的執政能力。

勒克努在1個月前才剛上任總理,卻在宣布內閣主要成員後數小時內宣布辭職。反對黨與馬克宏少數派執政聯盟中的部分夥伴對此表示憤怒,因為多位新任部長不是來自前一屆政府,就是曾在高層職位任職過,引發政治風波。

現年39歲的勒克努是馬克宏自2022年連任以來的第五位總理,他肩負著一項艱鉅任務,那就是通過一份精簡版預算以控制法國財政赤字,並安撫金融市場對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治理能力的擔憂。

馬克宏的總統任期將持續到 2027 年,但兩年內第五任總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努的辭職,增加了這位法國政壇昔日金童無法完成其最後一屆任期的可能性。馬克宏週一似乎決心避免這種命運,他給了勒科努兩天時間與反對派進行最後的談判,試圖找到一條走出困境的道路。

透過要求勒科爾努再做最後一次嘗試,馬克宏表明了他厭惡自己所面臨的僅有的其他選擇——舉行新的議會選舉,這可能會將權力交給極右翼,或者他自己辭職,而他已經多次排除了辭職的可能性。隨著選擇範圍縮小,不受歡迎的馬克宏在國內變得越來越孤立,他眼睜睜地看著昔日的盟友與他保持距離,以增加自己在 2027 年大選中繼任的機會。

根據BFMTV週一進行的Elabe民調顯示,近一半的法國人將當前的危機歸咎於馬克宏,而51%的人認為他的辭職可能會打破僵局。極右翼國民聯盟議員菲利普·巴拉德在X上發帖稱:“馬克宏現在發現自己孤立無援,既沒有方向,也沒有支持。他必須承擔後果:要么辭職,要么解散議會。”

2024年選舉決策失敗引發持續危機

去年,馬克宏冒險提前舉行立法投票,但未能成功,導致議會分裂為三個意識形態對立的陣營,此後馬克宏一直試圖通過組建少數派內閣來勉強維持。在投資者對法國巨額赤字日益擔憂之際,馬克宏決心維護其減稅和退休金改革的經濟遺產,因此他任命了由保守派和中間派組成的臨時聯盟的總理。

一年多來,這些政府一直難以通過削減赤字的措施。兩任總理都因無力解決公共財政問題而下台,但所謂的「共同綱領」(socle commun)卻得以延續。但保守黨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布魯諾·瑞泰羅 (Bruno Retailleau) 的戲劇性反叛改變了這一局面,週日晚些時候,在勒科努內閣任命數小時後,布魯諾公開批評了勒科努。

馬克宏希望勒科努能吸引保守黨重返談判桌,為他帶來一線生氣。如果做不到,他可以任命一位左傾的總理,但社會黨堅持徵收財富稅並推翻退休金改革,這使得其他政黨很難接受。

馬克宏面臨的壓力不會消失

儘管週一向勒科努發出了呼籲,但馬克宏面臨的壓力不太可能減輕。極右翼國民聯盟(RN)領導人瑪麗娜·勒龐迅速呼籲解散議會並舉行新的選舉。民調顯示,她領導的政黨在投票意向方面領先。

政治分析家斯圖爾特·週 (Stewart Chau) 表示:“國民黨從中央的崩潰中獲益,並獲得了抗議選票,將解散視為最終執政的獨特機會。”要求馬克宏辭職的呼聲一度只限於邊緣領域,但現在已進入主流。

坎城市長、新興保守派人物戴維·利斯納德 (David Lisnard) 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法國的國家利益要求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設定辭職日期,以維護現有機構並打破自荒謬解散以來不可避免的局面。”

馬克宏曾多次表示,他打算完成自己的任期。但由於面臨一些難以接受的選擇,他或許會選擇以一種戲劇性的姿態結束自己的總統任期——就像1969年卸任的戴高樂一樣。

相關新聞

台灣外匯存底衝破6千億美元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
「 川普 政府的抗中派在失勢中」是今年七月廿日 紐約時報 的標題。原因是「川普在追求一個更為強勢的北京」。
在10月4日召開的記者會上,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明確了「積極財政」政策方向。除了儘早降低汽油稅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