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祭晶片禁令 台、韓廠納管制

 美國拜登政府於執政僅剩一個多月之際,決定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再出重手。美國商務部2日啟動三年來、第三次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強力打擊,將北方華創等140間中企列入出口黑名單,還新增對高寬頻記憶體(HBM)的出口管制,以及引進「長臂管轄」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台、韓納入管制,日本和荷蘭則被豁免。

 對於美國晶片出口新禁令,國內半導體設備廠表示,近幾年來,中系設備廠早已面臨禁令,且中系廠商多以內銷市場為主,預期影響層面不大。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2日公布新措施,在晶片設備管控部分,包括蝕刻、沉積、光刻、離子植入、退火、量測與檢驗和清潔設備等。

 美國商務部文件顯示,140家中企被列入「實體清單」,包括中國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晶片廠和投資機構。北方華創、聞泰科技、華大九天等知名半導體上市公司均榜上有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也在列。清單還列出與華為供應鏈有關公司,例如長光集智光學、鵬新旭、新凱來、昇維旭、芯恩集成電路公司。

 這次新措施引進具有「長臂管轄」效力的FDPR,可限制第三方國家向「實體清單」公司提供產品,凡產品中有任何一項使用美國技術設計或製造的晶片都被禁止,以色列、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台灣製造的設備將受FDPR管制,日本、荷蘭則被豁免。

 新措施的另一個重點是,限制用於AI晶片的HBM,這類技術由韓國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以及美國的美光科技製造。業界人士認為,僅三星電子可能受到影響,其生產的HBM晶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占比約20%。

 供應鏈分析,台積電設備及材料多為美、日國際大廠所提供,少部分來自台廠,在材料部份更為日系業者天下,而台廠如中砂所面臨的也多來自日廠競爭,該禁令對營運影響不大。

 台灣設備廠表示,中國半導體設備廠以內銷為主,以全球市場來看,陸廠禁令擴大,對台廠在全球市場競爭是正面,但由於陸廠的外銷比重很低,因此具體影響效益並不大。設備廠也指出,台灣銷陸的中低階半導體設備,多數在陸也有設廠,以當地生產、供貨為主,影響層面有限。


延伸閱讀:

陸反制美半導體管制 禁鎵、鍺、銻對美出口

大陸商務部昨(3)日公告,原則上不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公告即日起實施。該舉被視為針對美國對陸半導體限制措施的反制。「兩用物項」是指既有民事用途,又有軍事用途,或者有助於提升軍事潛力的貨物、技術和服務。

大陸商務部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決定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一是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二是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

大陸商務部表示,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組織和個人,違反上述規定,將原產於中國的相關兩用物項轉移或提供給美國的組織和個人,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近年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無端限制有關產品對華出口,並將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清單進行打壓遏制,嚴重破壞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企業正當合法權益、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大陸商務部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錯誤做法,願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加強出口管制領域對話,共同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

據了解,中國大陸是世界最大產銻地,全球約48%的銻產量來自中國,美國每年對銻的需要量大約22,000噸,約占全球總量四分之一。鎵和鍺是生產先進半導體晶片的關鍵材料,普遍使用在一些尖端武器中;中國主導全球鎵和鍺的生產,生產的鎵占全球產量的95%,鍺產量也占全球市場的60%。

相關新聞

拜登卸任前以行政命令強化AI及晶片出口管制、確立AI基建發展方向,在遏制中國技術發展之時,也牽動產業動態與地緣政治局勢,...
植田和男今天在 日本 地方銀行協會一場活動演講時表示,美國經濟和日本春季 薪資 談判的動向仍是重點。他說,自己在參加各產業的新年活動,...
1月15日上午,韓國聯合偵查組(聯偵組)正式逮捕總統尹錫悅,這是韓國憲政史上首例現職總統遭逮捕。...
 美國總統拜登卸任前對中國大陸頻出重拳,繼13日宣布AI晶片三級管制新規之後,近日將在互聯網汽車技術出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