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 對中國經濟的預測也轉趨悲觀
曾提出「香港玩完論」的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近年來對中國經濟的預測也轉趨悲觀。他近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點出,中國經濟正面臨勞動適齡人口減少、生產力成長乏力、內需不足等三大長期結構性問題。
儘管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周期性與結構性的雙重問題,但羅奇也強調,中國未來並不會出現經濟內爆或崩潰。他相信中國如果能充分發揮經濟增長的潛力,並且改善與美國的關係,未來仍可能實現長時期的可持續增長。
羅奇曾準確預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是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也曾預言中國可望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但今年稍早,羅奇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香港已經玩完了」,這導致他與中國大陸的友好關係受到影響。羅奇曾連續24年赴北京參加中共前總理朱鎔基成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但今年他首度未獲發言機會。對此,羅奇強調,讓不同觀點人士噤聲是行不通的,狹隘的政治思維和控制權力的意識形態對誰都無益。
在專訪中,羅奇將中國當前經濟挑戰分為短期或周期性問題和長期結構性問題。短期問題主要是房地產危機,他認為北京當局的計畫還不足以解除警報,但危機將得以在未來幾年內解決。相較之下,經濟長期問題更為嚴重。
羅奇點出當前中國經濟的三個癥結點。首先是人口問題,即勞動適齡人口的減少。第二個問題是生產力成長乏力。當經濟體的適齡勞動人口減少時,就需要更高的生產力來拉動經濟,但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指示下,經濟發展的重點回歸低生產力的國營企業,讓最具生產力活力的民營企業受到很大壓力。第三個問題則是內部私人消費不足。
羅奇並以「日本失落的30年」作為借鑒,為大陸的經濟挑戰提出三點解決方案。第一,避免資產泡沫,包括股市泡沫、科技網路泡沫、房地產泡沫;第二,避免經濟活動的債務強度,因為受制於償還超額債務的負擔,都無法為國內需求提供支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採取行動促進生產力成長,他並以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提出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作為舉例。
不過,對於習近平是否有足夠的工具來落實上述建議,羅奇直言,「他(習近平)有這些工具,但問題是他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意願去使用這些工具」。以提高生產力為例,經濟權力從私營部門向國有企業轉移,對習很重要,卻也「讓他無法做出許多人都希望看到的選擇」。
儘管大陸經濟成長正面臨巨大的周期性和結構性挑戰,羅奇仍認為可能透過有力和創新的措施來克服。而在應對這些挑戰後,仍然有可能在2030年代內與美國經濟「趨同」。
延伸閱讀:
世界銀行:儘管實施刺激計畫 中國經濟成長仍將低於5%
世界銀行在半年度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儘管近期刺激措施暫時提振,但中國經濟成長率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4.8% 進一步放緩至 2025 年的 4.3%。世界銀行預計,即使近期刺激措施暫時提振,中國經濟成長仍將在 2025 年進一步放緩,對地區經濟帶來額外壓力。
世界銀行指出,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影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 (包括印尼、澳洲和南韓等國家) 的成長,將從今年的約 4.8% 放緩至 2025 年的 4.4%。
世界銀行表示:「30 年來,中國的增長給鄰國帶來了好處,但這種推動力的規模現在正在減弱。」 「最近暗示的財政支持可能會提振短期增長,但長期增長將取決於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
中國官員設定了今年約 5% 的經濟成長目標,但由於消費支出低迷和房地產市場仍然不穩定,在 8 月份時,這一目標變得遙不可及。至 9 月下旬,北京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主要集中在貨幣政策上,包括降息等措施,以刺激經濟。現在人們期望中國獲得更多財政支持,以刺激支出、恢復信心和提振經濟。
世界銀行表示,除了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之外,貿易和投資流向的變化以及全球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也可能影響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世界銀行表示,儘管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為越南等國家在連接主要貿易夥伴方面發揮作用創造了機會,但新證據表明,隨著新的、更嚴格的規則的推出,各經濟體可能更加局限於扮演「單向連接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