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款逾6兆!中國持續穩定房地產市場 5392專案「白名單」獲批准
中國持續加大刺激房地產市場力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週三 (21 日) 發佈最新統計數據指出,商業銀行迄今已審批房地產「白名單」專案 5392 個,審批通過融資金額近 1.4 兆人民幣(約 6.36 兆台幣)。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在國務院舉辦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記者會上說:「在城市協調機制推動下,符合規定的『白名單』項目及時獲得資金支援,為促進專案建成交付、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
廖媛媛說,今年 1 月住建部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文,指導各地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為推動這個機制落地見效,兩個部委在 4 月成立國家專班進行集中辦公,並指導各地成立地方專班開展工作。經國務院同意,金融監管總局和住建部 6 月聯合印發通知,針對提高「白名單」專案的推送效率和品質提出多項優化措施,以進一步發揮城市融資協調機制的作用,滿足房地產專案合理融資需求,切實支援做好保交房工作。
她並表示,為了做好保交房工作,當前各城市協調機制正在全面瞭解所在地在建已售未交付房地產項目資訊。對於需要通過「白名單」獲得融資支援但尚未滿足「白名單」條件標準的專案,城市協調機制督促銀行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房地產企業要採取措施儘快修復問題專案,城市政府要加強協調,推動符合「白名單」條件標準的專案應納盡納。
廖媛媛還指出,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主要是解決一部分比較困難的或者是需要推動解決問題的房地產項目。對於大部分房地產市場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按照以往的例行做法,多渠道來提供融資支持。
今年來,中國金融監管總局持續指導金融機構多管道提供房地產融資服務,用足用好包括城市協調機制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銀行機構對房地產行業融資保持穩中有增的態勢。
截至目前,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較今年初增加人民幣 4 千多億元,經營性物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 19%,併購貸款餘額年增 21%。今年前 7 月,商業銀行新發放個人房貸 3.1 兆元,有效支援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延伸閱讀:
中國房地産市場還看不到回升跡象
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5日的數據顯示,7月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平均比3年前的峰值下降8%。銷售長期低迷,價格看不到觸底跡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建議,為了解決房地産問題,由中央政府啟動7萬億元規模的財政刺激。如果對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波動幅度進行簡單平均,7月比上月低0.6%。自2023年6月起,連續14個月出現負成長。
以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波動的平均來看,中國的房價在2021年8月達到頂峰。這與政府為抑制泡沫而收緊房地産金融、房地産開發巨頭中國恆大集團等陷入資金周轉困難的時間重合。對房地産開發商的擔憂情緒蔓延,之後銷售下滑。中國在2023年初結束防疫措施。隨著經濟活動的正常化,同年2月房價也出現上漲,但由於對未來的擔憂,6月再次轉為下跌。
城市的規模越小,平均價格下降越明顯。 「三線城市」下降10%,省會級的「二線城市」下降5%。相較之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僅微弱下降。
國家統計局8月15日公佈的2024年1~7月新房銷售面積比2021年同期減少50%。與銷售面積下降幅度相比,降價幅度較小,這是因為地方政府一直在限制新房的降價幅度。
中國的土地為國家所有,地方政府一直向房地産開發公司出售使用權。如果體現住房供給關係的價格大幅下降,使用權的價格也將面臨下行壓力。不希望財政減少的地方政府一直在阻止房價的劇烈下跌。
如果考慮到銷售面積減少此需求的萎縮,可以誣房房價還有進一步下降的餘地。北京大學的姚洋教授以日美等國的住宅泡沫破裂作為參考,認為住宅價格並未充分下降,比高峰下降4成。
中國房地産的最大問題是,由於房地産開發商的資金不足,不斷出現建設中途施工中斷的項目。交付延遲的情況頻出,出於對房地産開發商的擔憂而不願購房的人有所增加。銷售低迷導致的降價長期持續,認為「房價將下跌」的觀點加強。也有很多房東急於出售,對住宅行情的悲觀預期也加速了價格下跌。
IMF在8月2日公佈的中國經濟評估報告中針對中國房地産問題提出建議。強調為了加快建設途中的項目恢復施工和完成交房等問題的解決,需要中央政府啟動臨時性的財政刺激。
作為具體的財政支出規模,表示「如果要在4年內解決,需要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GDP)5.5%的財政支出」。若以2023年的名義GDP計算,將達到約7兆元規模。
中國政府對IMF的觀點進行了反駁,表示現有政策完全可以給房地産市場帶來積極的趨勢,指出目前還沒有計劃為出售前的住宅竣工追加支出。
中國政府迄今採取的措施並未取得實質效果。新增住宅開發減少,但銷售下滑更為明顯,截至7月底,新建住宅的庫存面積比一年前增加了23%。 5月提出的庫存房購買似乎也沒有進展,仍看不到房地産低迷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