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災/日銀副總裁內田真一公開承諾:市場不穩定 不會升息
日本金融市場發生歷史性劇震之後,日本銀行(央行)發出強烈的鴿派信號,副總裁內田真一7日承諾,在市場不穩定時不會升息。日圓匯率應聲重貶逾2%,日股翻紅並收漲1.2%。
內田真一在函館向當地商界高層演說時表示,「由於國內外金融和資本市場的狀況極其動盪,我認為日本央行暫時需要在當前的政策利率水準,維持貨幣寬鬆政策。」這是日銀自7月31日宣布升息以來,首度有決策委員公開談話。
內田真一發表談話後,日圓兌美元匯率一度重貶2.5%,報147.9日圓;日股應聲翻紅,稍早曾跌2.7%的日經225指數翻紅,盤中一度大漲3.4%,收盤漲幅收斂至1.2%,報35,089.62點,經歷周一暴跌4,450點後是連續第二天收紅。
日股本周上演暴跌暴漲走勢,內田真一表示,央行在未來決定利率政策時,將仔細考慮金融市場的狀況。他說,日本在決策之前,有餘裕等待市場平靜下來。
Pictet資產管理日本公司策略師田中純平表示:「內田的說法相當有利,展現了顧慮到市場。和其他央行一樣,日銀日益明白和市場溝通的重要性。」
內田真一表示:「與歐洲和美國升息時的情況相反,日本經濟並不處於倘若不以一定速度升息,就可能落後的情況。因此,當金融和資本市場不穩定時,日本央行不會提高政策利率。」
他說,當局需要監控市場波動對價格和整體經濟的潛在影響,日本利率軌跡可能會根據這種影響而變化。他補充說,日圓近期匯率回升,降低了通膨上行風險。
內田真一還表示,必須留意到繼續升息計畫的條件是,「如果經濟活動和物價展望獲得實現」。「以這點而言,自上周來股價和匯率大幅波動,會是相關的。」
彭博Markets Live則評論道,隨著日圓進入更強的交易區間,日股重返紀錄高點的可能性不大。撇開外部的不利因素不談,緊縮政策以及至少按日銀標準而言的偏鷹派前瞻指引,引爆本周日股大跌和日圓套利交易的平倉。隨著美國聯準會(Fed)準備邁向寬鬆周期,日圓應該仍會獲得一定支撐。鑒於日本大企業先前從日圓走軟中獲益匪淺,日本股市將不得不適應日圓走強的新常態。
明治安田研究所經濟學家小玉祐一則認為,根據內田這番談話就假設年底前不會升息,為時過早,因為政策將取決於市場以及日本和美國的經濟趨勢,「我認為日銀年底前將再次升息,將利率提高至0.5%」。
延伸閱讀1:
摩通戴蒙:軟著陸機率低 經濟衰退更有可能
美國上周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意外低迷,引發衰退將至的擔憂。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7日表示,他依舊認為美國經濟有大約四成的機率會軟著陸,但相比於此,他認為更有可能會陷入衰退,聯準會可能無法真正達到通膨目標2%,但很快便會降息。
戴蒙於今年2月曾指出,市場對於美國避免經濟衰退的前景過於樂觀,外界普遍預估軟著陸的機率高達70%到80%,但他認為機率僅有一半。
戴蒙於7日接受媒體時被問到,是否已改變其2月的觀點,戴蒙對此回答稱,他預期的軟著陸機率和當時相同,亦即他預估美國僅有35%到40%的機率實現軟著陸,而經濟衰退依然是戴蒙認為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
他進一步指出,美國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地緣政治、房價、赤字、開支、量化緊縮以及選舉等,這些因素都會引發市場的憂慮;不過他也坦言,經濟狀況比他預期的要好,儘管信用卡借款人的違約率攀升,但美國目前仍並未處於衰退中。
針對通膨以及聯準會未來的動向,戴蒙表示,考量到美國未來將拉高對於綠色經濟和軍事的支出,他「有點懷疑」當局能否將通膨降至2%目標,不過也預測,聯準會可能很快就會降息。
戴蒙雖預期美國會出現經濟衰退,但認為終能撐過去,他強調,「結果總是多樣性,我完全樂觀地認為,即使我們經歷溫和的衰退,甚至是一場更嚴重的衰退,我們也會沒事」。
同日,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Bruce Kasman)及其團隊釋出報告預估,到今年年底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35%,此機率高於上月初預計的25%;而到2025年下半年,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則是45%,與此前的預測持平。
除了上調對經濟衰退風險的評估外,摩根大通的團隊亦調整對利率展望的評估,據他們研判,聯準會及其他央行長期將利率維持在高位的可能性,目前已降至30%,遠低於兩個月前預測的50%。
延伸閱讀2:
摩根大通:75%套利交易完成平倉 今年來報酬全吐回
根據摩根大通(小摩)的資料,四分之三的套利交易已經平倉。近期市場暴跌,使得套利交易今年迄今的正報酬全部吐回。摩根大通策略師群在給寫客戶的報告中表示,全球一籃子套利交易的現貨成分顯示,75%的套利交易已經被平倉,儘管這不是個完全可靠的指標。
這份報告指出,從5月以來,G10、新興市場和全球套利一籃子交易的損失持續擴大,下跌幅度約為10%,抹去了今年來的正報酬,並大幅侵蝕了2022年底以來的報酬。
小摩策略師表示,雖然8月全球央行政策會議較少,空窗期可能有利於套利交易重新定價,但由於美國大選以及美國公債殖利率下降前景,中長期來看該策略不具備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