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台大演講 談AI願景眾企業家雲集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6月2日,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前一日於台灣大學演講,引起全球關注,包括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等科技業大頭皆齊聚一堂。演講重頭戲是輝達的運算服務、今年推出新一代平台Blackwell、數位人類時代來臨,以及片尾對台灣的一段感謝影片。
 

黃仁勳2日的演講為他在3月的GTC大會發表的延伸,首先他強調加速運算和人工智慧將重新打造整個電腦產業,傳統處理器CPU的效能擴充速度大幅降低,但是運算需求以指數型態成長,如果效能沒有增加,就會遇到「運算通膨」,使用電力非常多,這樣下去無以為繼。

能源問題有解? CEO數學是什麼?

黃仁勳提出一個有趣的字眼「CEO數學」,它不一定準確,卻一定是正確的,你買越多,省下越多,意思是加速的倍數超過耗電增加的倍數,那麼越加速實際上你可以節省越多,這個概念貫穿了他提到輝達的產品,不論是軟體服務還是新的硬體如Blackwell平台的效益。

在軟體服務部分,他提出輝達提供的函數庫,例如全世界有上千名研究人員沒有最新的量子電腦可以用,可以用輝達的CUDA來模擬,「它是一個量子電腦模擬器,因此你可以用全世界最快的電腦。」

速度提高100 倍就能解省98%,如果速度提高2000倍讓成本下降更低,如果能降低運算成本,科學家就能開發更多演算法,來電算邊際成本低,就會出現新的使用電腦的方式。

在輝達提供訓練過的公版模型之下,「不需要費太多電力,因為我們已經訓練好了」,(訓練建模過程耗電、又需要一些函數),各產業包括金融、氣象、製造業都可以應用強化該產業進步,他提到把AI用在預測多變的氣候、極端氣候的可能,再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隨時提供氣象預報,而且是連續性的預測。

數位人類新概念 工業革命可能再起?
 

黃仁勳表示,AI的重點是感受(perceptions),AI創造出許多詞元(token),構成AI工廠,一如特斯拉發明交流電發電機(AC generator),現在輝達發明了「AI發電機」(AI generator),也象徵規模3兆美元的IT產業,將首度能夠直接服務規模大上許多的各行各業。

黃仁勳說,AI將成為製造業,掀起新的工業革命,創造新的大宗商品,相較於過去,電腦不只能產出資訊,還能產出技能,也就是說,人們不只能獲得資訊,還能獲得各種協同合作者,例如輝達預先訓練的AI模型:Nims(輝達推論微服務)。

接著進入數位人類階段,黃仁勳表示,輝達已從事「數位人類」計畫一段時間,他以影片展示指出,AI能像人類般互動,用AI模擬出外觀的人類數位外型,甚至細緻到毛細孔可見,還會模擬人類語音、說各種語言,提供例如裝潢、用藥等諸多建議,未來甚至可能還會有AI的「品牌大使」。
 

生成式AI機器人登場,鴻海已初步應用

黃仁勳演講最後重心拉到生成式AI機器人,也就是他說下一代AI必須符合物理定律,不像畫一個圖,因為這些AI將應用在實體機器人上,必須有強化學習功能,透過Onmiverse平台,機器人可以在模擬的環境裡面學習,容許錯誤上百萬次,基本上就是讓真的機器人的大腦,已經先在模擬環境中訓練過了。

這些應用,可以出現在智慧、無人工廠,即先在工廠的分身,被稱為鑾生工廠、虛擬的工廠中,用AI去配置,甚至模擬出最佳放監視器的地方,讓未來視覺化管理更高效率。

黃仁勳還揭露了鴻海在打早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邊緣運算、機器人、plc電腦、機器人程式全部整合在一起,等於是「機器人所生產的AI系統再回頭過來訓練鴻海自家的機器人。」除了鴻海,台達電、和碩、緯創也在打造它們的數位孿生模型。

他揭示了未來四大應用機器人,第一機器人工廠或者倉庫,第二操作東西的機器人,第三移動的機器人,第四人形機器人。例如自駕車就是一種移動的機器人,「市場需求非常的大」,賓士將採用輝達的系統,2026年還有另一家車廠也會採用輝達的系統。

 

相關新聞

環境部將於17日審查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環評案,各方攻防白熱化。基隆在地六大工商團體昨(13)日首度出面力挺四接開發,同一時間,...
行政院9日通過電業法修正草案,將「併網型儲能」與「需量反應」納入電力供應業,並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者之間互相交易,...
財政部昨(9)日公布去年台灣對美國出口1,113.7億美元,對美出超648.8億美元,出口值、出超規模雙創新高,推升對美出口占比上升至23...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勢在必得, 金管會積極鬆綁法規與開放政策,但租稅優惠仍未有進展。金管會主委彭金隆8日正面回應表示,「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