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解除負利率 轉換政策模式的時候到了

     日本在3月19日決定解除負利率政策,基本上沒有出現「升息還為時過早」的聲音。日本曾經在2000年解除零利率,2006年解除量化寬鬆政策,當時政治經濟領域出現了強烈的反對聲音,日本銀行(央行)在孤立中做出了決定。而這次解除負利率甚至得到了日本經濟界的支持,表示「應該盡快使貨幣政策恢復正常」。

      沒有出現異議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經濟的表面情況發生了變化。2023年全年的通貨膨脹率(剔除生鮮食品價格的綜合指數)來看,年漲3.1%,這是日本41年來的高通膨率。而日本2000年的通貨膨脹率為-0.4%,2006年也只有0.1%。日本的加薪率也大幅提高,2024年勞資談判以33年來的最高加薪幅度(5%以上)啟動。上市企業的業績可望連續3個財年創下最高利潤,日經平均指數也於2月創下歷史最高點。

選自:日經中文網

       不過,升息沒有遭到反對的最大原因可能是意識到了「無利率世界」的弊端。2013年日本啟動異次元貨幣寬鬆政策以後,無法依靠主業利潤償還債務的「僵屍企業」達到約25萬家,增加兩成。如果利率為零,虧損業務也會繼續生存。由於産業的新陳代謝緩慢,日本經濟的潛在成長率徘徊在0.5%左右,處於低迷狀態。物價上漲和企業業績改善的原因之一是日圓過度貶值,並不代表日本恢復了國際競爭力。甚至開始出現「廉價日本」的説法,日本苦於採購能源和食品。

      利率的恢復有望為日本經濟帶來期待已久的結構改革。原因是,雖然會帶來關閉虧損業務等痛苦,但這將為企業把勞動力和投資資金重新分配給成長領域提供機會。從日本企業的2024年度設備投資預期來看,將年增2~3%,遠遠超過潛在經濟成長率。日本2023年希望跳槽的人首次超過了1000萬人,勞動力的橫向流動加劇。

      升息同時也存在著打開潘多拉盒子的風險。最近10年裏,日本的國債發行餘額增加4成多,超過了1,000兆日圓。從日本的家庭經濟狀況來看,房屋貸款餘額為215兆日圓(2022年度),是日本經濟泡沫經濟時期的兩倍。日本央行此次之所以表示會在短期內維持貨幣寬鬆環境,可能原因就在此。

      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的課題是如何彌補需求不足。貨幣寬鬆原本是應對不景氣的政策,日本卻罕見地將這一政策維持了這麼長時間,原因就在於此。日本目前最大的擔憂因素是逐步陷入人力短缺。日本的經濟政策討論一直依賴於貨幣寬鬆,處於放棄思考的狀態。現在到了重新轉換政策模式,制定新方案來同時提高供應能力和競爭實力的時候了。

文章來源:《日本經濟新聞中文聞》本平台為公益智庫平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延伸閱讀1:日本央行升息為何日圓仍被拋售?

 

      日銀在19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解除包括負利率政策和長期利率誘導政策在內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另一方面,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在同一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認為當前寬鬆的貨幣環境將持續下去」。暗示出除非通貨膨脹的超預期上行風險加劇,否則不急於進一步升息的想法。

       「植田已經讓市場相信,一系列措施並不是貨幣緊縮週期的開始」,美國Bannockburn Global Forex的Marc Chandler這樣表示。他認為市場先前設想的日銀年底前進一步升息的預期降溫,這成為推動日圓拋售的原因之一。

      美國資産管理巨頭PGIM Fixed Income的Robert Tipp認為,「為了應對經濟和外匯市場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日本銀行將前瞻性指引限制在有限範圍內」。他指出,日美的短期利率差仍達到5%以上,同時指出「如果日本的利率不上升1~2%,日圓可能無法升值」。 

      目前,顯示美國通貨膨脹的上行風險的指標接連不斷,認為美聯儲(FRB)不急於降息的觀點在市場上廣為滲透。在20日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維持政策利率的預期佔據主流,因此,市場的焦點將轉向每季一次的FOMC與會者的政策利率預測。與2023年12月相同,市場的主流是維持2024年內降息3次(中間值)的預測,但對將降息次數減少至2次的警覺感也日趨加強。美國利率居高不下,美元容易持續走強的局面將持續下去。


延伸閱讀2:工商社論/債務「三高」讓日本經濟難高飛

由於今年日本「春鬥」促成企業全面大加薪,日本央行(日銀)一如預期,在19日決策會後,決定逐步退出大規模超量化寬鬆政策,並將基準利率從負0.1%調漲至正0.1%,此為2007年2月以來的首度升息,同時也取消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措施。接下來,各界更關心的是,日本能否就此擺脫「失落30年」的不景氣夢魘,避免GDP排名續跌,迎接嶄新的發展階段,進而恢復昔日榮光。

根據日本內閣「總務省統計局」上月公布的統計,日本2023年名目GDP經通膨調整後雖成長1.9%,但若以美元試算,規模僅有4.2兆美元,被德國的4.5兆美元超車,世界排名落居第四。這也是日本GDP繼2010年被中國超越而淪為全球第三之後的再度下滑,且下滑之勢似未止歇。國際貨幣基金(IMF)2023年10月所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就指出,隨著印度經濟崛起,加上大量年輕人口優勢助攻,2026年其GDP便可能超越日本、2027年將超越德國。

 儘管許多學者專家將日本GDP全球排名下滑歸咎於近兩年日圓兌美元匯率大貶近20%,但根本原因,是景氣長期持續低迷所致。日本經濟從1990年股票市場、1991年房地市場雙重泡沫破滅後,迄今30餘年間,歷任內閣並非沒有想方設法推動各項振興措施以促進景氣復甦,怎奈政府、民間及家計等三個部門長期背負沉重的債務包袱,導致景氣陷入低迷深淵。

 先說政府債務,據IMF資料統計,其債務餘額迄今累積超過10兆美元,2022年占GDP的261.29%,與美國政府的121.31%、德國政府的66.64%相比,顯示日本政府債務負擔之沉重。正因為債務沉重,日銀被迫脫鉤國際金融走勢,不但長期實施負利率,甚至壓低公債殖利率。如今日銀利率政策轉向,未來勢必加重政府償債成本壓力,甚至限制政府透過增加公共支出拉抬經濟成長的力道。

 再就企業債務而言,據「總務省統計局」報告,過去兩年企業設備投資持續正成長,擺脫新冠疫情期間連續兩年負成長,但IMF公布的資料統計,2022年日本非屬金融(Nonfinancial corporate)部門負債率已達到GDP的117.97%,與美國的78.6%、德國的72.84%相較,顯示日本企業負債率明顯偏高。此意味著,日本企業在沉重利息壓力之下,其在投資規劃選擇上,可能偏向保守謹慎而擠壓彈性,在極易影響企業創新力的同時,也將波及經濟成長動能。

 至於家計部門債務,雖然今年迎來30年未有的企業大加薪,但由於景氣並未完全復甦,加上物價反彈,恐令加薪效應大打折扣。以2023年為實例,經通膨調整後實質薪資下滑2.5%。從「總務省統計局」2023年家庭收支的調查報告可知,兩人以上家庭每戶月均消費支出29萬3,997日圓(折合新台幣62,886元),年減2.6%。歸納日本家庭消費低迷,其原因莫過負債壓力。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統計,2022年日本家庭負債占可支配收入的122.1%,創下十年來新高,在無形中影響消費與景氣復甦步調。

 日本經濟於1990年代泡沫破滅後長期陷入通縮,讓此一期間的生產力受到影響,不但反映之前的過度投資,也顯示1980年代末期以來勞動力市場的僵化。安倍晉三2012年底回任首相後提出「三箭經濟政策」,經過十多年實踐,到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的「透過設備更新、加薪及人才投資實現經濟良性循環政策」,都是在致力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控制勞動力成本,同時鼓勵企業加薪及性別薪資差異,並透過日圓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吸引外人投資並暢旺股市,形成輸入性通膨,以期終結通縮促進經濟成長。

 無庸置疑,這些積極的政策,確實改善了勞動市場的失衡,但長期而言,各界更關心財政的改善情況。從最近通過的2024年財政年度預算加以觀察,總支出達到112兆日圓(相當新台幣23.9878兆元);其中,債務還本付息則是高達27兆日圓(相當新台幣5.78兆元),占總支出的24.1%,創下歷史新高。債還太多,恐產生財政排擠效應,不還債,又會導致負債越陷越深。未來日本如果無法跳脫上述債務「三高」的惡性循環,則經濟即使復甦,仍難以展翅高飛,遑論重返榮光。

相關新聞

 新加坡在5月15日,正式進入新總理黃循財的時代。李顯龍交棒給人民行動黨的第四代領導人,一黨獨大、建國迄今沒有政黨輪替過,...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16日赴中進行為期兩天的國是訪問,這是普丁7日第五度就任總統後的首次出訪,...
 美國總統拜登14日宣布,提高一系列中國進口產品關稅,包括電動車、電池、太陽能組件、半導體等七大項產品,價值180億美元。經過兩年多的檢視...
日本Resonac控股和積水化學工業分別開發了有助於提高半導體功能的新材料。半導體産業分為設計、材料、製造裝置、生産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