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掛牌 各環團寄予厚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綠色和平等指出,環保署升格前動作頻頻,不僅推出循環杯政策、網購包裝減量、旅宿用品減量期程,並研擬「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力求廢棄物最小化,更提出2030年減量13.8萬噸原生塑膠的新政目標。環團表示,上述措施雖有期待之處,但面對失控的塑膠汙染。

升格後的環境部仍需拿出面對問題的決心,第一,環保署2018年 提出4種一次性用品(塑膠袋、飲料杯、塑膠吸管、免洗餐具)禁用目標仍缺路徑圖。於2030年全面禁用的長期目標,但迄今僅剩不到7年,環署仍未提出相關禁用路徑。

第二,全球塑膠公約制訂在即,台灣應積極跟上國際。環境部目前雖提出2030年減量13.8萬噸原生塑膠,但對照台灣一年使用量(1304萬噸)僅占1%,可謂是杯水車薪。

第三,廢棄物成垃圾大戰,生產及廢棄物減量為關鍵。台灣廢棄物總量逐年生長,生活垃圾近2年突破千萬公噸,加上事業廢棄物更突破3000萬公噸,同時衍生台東、台南、彰化等地新增焚化爐或事廢非法棄置爭議,若不從源頭減少生產非器物,並設定廢棄物總量管制機制,將無法遏止廢棄物成長。

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未來環境部在台灣的氣候變遷因應策略,應綜合思考淨零排放路徑牽涉到的「經濟成長」與「環境承載量」之間的平衡,提出「減緩」和「調適」的策略。

綠色和平也提出環境部成立應著眼於3大淨零工作,落實碳費、調適和減塑等工作,確保文化、經濟及民生安全,向世界展現台灣強而有力的綠色實力。呼籲環境部加速碳定價期程,盡快公布碳費相關子法確保費率機制能有效降低企業排放,並確實規劃總量管制標準、公正的碳權與碳抵換機制,避免碳交易制度成為企業「漂綠」工具。

首任部長薛富盛:貫徹2050淨零排放推動

環境部今(22)日正式揭牌,並舉行環境部長布達典禮。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將貫徹2050淨零排放推動,落實零排放、零廢棄,並擴大與社會對話,共同建構台灣為具有韌性且永續發展的環境。

薛富盛致詞時表示,將貫徹2050年淨零排放推動,並以淨零作為終極目標,導入循環經濟理念,落實零排放、零廢棄,並擴大跟社會大眾、環保團體對話,透過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大家共同努力,建構台灣成為具有韌性且永續發展的環境。

氣候變遷是當前重要環境議題,環保署升格成立氣候變遷署,將執掌碳定價,環保署預計明年開徵碳費,但費率至今尚未公開,令產業界心急如焚,期待環境部能盡快拋出費率供外界討論。薛富盛表示,事實上碳費已討論一段時間,主要是參考歐美先進國家、日本等做法,不過台灣情況也有所不同,會持續與外界溝通。

碳費開徵延後一年 至2025年將有助企業因應

氣候署長蔡玲儀表示,確定首次徵收碳費將以2024年碳盤查情形為收費基礎,實際到2025年企業才需繳納碳費。環保署原規劃以2023年排碳為收費基礎、2024年首度開徵碳費,如今時程再延一年,是否會對企業因應歐盟CBAM造成影響?蔡玲儀表示,歐盟今年10月試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又稱碳關稅)、明年1月需申報產品碳含量,2026年才正式實施,台灣收費時程尚可順利銜接。

蔡玲儀指出,依氣候法規定,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符合規定,將可適用碳費優惠費率,這也是目前與業界溝通重點,針對不同產業將依據其排放特性,量身訂定多重指標的自主減量標準。

相關新聞

經濟部能源署昨(19)日預告《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放寬現行綠電交易限制,修法聚焦三大重點,一是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之間可做交易;...
經濟部水利署16日宣布,南投縣「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專案經環境部審查通過,成為國內首例完成註冊的造林與植林 碳匯 專案。...
立法院今(16)日三讀通過「電業法第49條條文修正草案」,條文明定,電價費率審議會成員的學者專家及相關民間團體代表,不得少於2分之1;...
北市副市長林奕華今在臉書表示,「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終獲行政院准予核定,也成為第一個完成訂定淨零排放相關自治條例的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