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北區公聽會登場 經部兩指標強化水資源

環保署今(19)日將舉行氣候變遷調適北區公聽會,其中在水資源方面,經濟部將提出兩大關鍵指標,第一,2036年前用水可滿足,整體備援從28%提升到50%,強化韌性,第二,再遇百年大旱,希望不進入分區供水,維持民生及產業正常供水。

經濟部水利署指出,遇到旱情不進入分區供水是既定政策,至於2036年前用水滿足、整體備援提升至50%,是針對此次公聽會所提想法,希望可聽取各方意見,尚未形成共識。

因應氣候變遷,國際上主要分成兩大策略,一是減量,也就是透過各種手段減碳,減緩氣候變遷,例如改採綠電。另外則是調適,主要是面對已經發生或進行中的氣候變遷而調整,降低危害,例如因豪大雨水災而加高堤防。

環保署昨(18)日表示,為因應嚴峻氣候變遷,環保署與各部會攜手研擬第三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針對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利用、能源供給及產業等八領域,推出125個行動計畫,以科學為基礎強化調適能力。

環保署已於14日、17日分別在高雄、台中舉行公聽會,今日則將於台北召開北區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

其中,由經濟部主管的水資源調適方案,主要在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管理五大策略下進行,經濟部喊出2036年前用水備援達50%,並且再遇百年大旱時,能維持民生、產業正常供水。

開源方面,將強化利用再生水等,節流則從節水、減漏做起,並精進雨水貯留,調度則是跨區支援、持續評估建置調度備援管線,備援包含推動伏流水、抗旱設施轉為常態備援利用等,管理方面則是擴大水庫清淤、既有供水設施更新改善等。具體行動方面,包含推動新竹海淡廠、台南海淡廠、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等,另外也包含連通管線佈設、伏流水開發工程。

環保署表示,前兩場公聽會與會者,對於各部會如何跨域整合表示期待,也建議設計更有力的經濟誘因推動全民參與;另有與會者提出,在規劃調適行動的過程中也要符合減碳作為,以達淨零排放目標,將持續收集各界意見。

相關新聞

7 月 31 日,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自 2022 年起便啟動無數軍演、訓練,以模擬封鎖台灣的情境。...
美國對等關稅風暴未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預告擬在下周「開獎」藥品及半導體關稅,市場屏息以待,另外引發討論的是,...
前美國國務院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日(5)前大力批判賴政府對美方針,以「臺灣如何失去川普」(How Taiwan...
晶片大廠 NVIDIA 今(5)宣布啟動「電力大革命」(Power Revolution)計畫,致力於推動資料中心電力基礎設施從傳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