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論/ 活化金融市場 借鏡日本經驗

近來日本股市屢創1990年泡沫經濟以來的新高點。當全球股市因為高通膨、高利率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拖累,呈現震盪整理時,日股卻一枝獨秀,這除了國際經濟與日本產業因素外,日本政府活化金融市場大戰略最是關鍵。
就國際經濟因素而言,日本是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中,少數央行仍堅持貨幣寬鬆政策。當各國飽受利率升高消費停滯,金融借貸成本高漲時,日本的低利率自然吸引全球資金到來。
外資如何利用日本低利環境獲利?以「股神」巴菲特為例,他旗下Berkshire Hathaway今年在日本發行公司債,因為日本依舊是零利率,三大銀行一年定存低到0.002%,因此巴菲特公司債最長30年債券的年利率也只要2.325%,遠低於歐美至少5%以上的行情。巴菲特利用公司債獲取的資金,在日股市購買股息年殖利率3%以上的股票。因為其公司債為日圓計價,巴菲特此操作是無匯率風險的完美套利。
今年4月外資在日本股市總計買超4.98兆日圓,創下自2005年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外資持續買超是這波日股上衝的主要動力之一,但是4月以來日圓持續走貶顯示,熱錢並未湧進日本,可見外資大都活用日本低利率借貸市場。
就日本產業因素而言,貨幣寬鬆所造就的弱勢日圓,不僅有助於產業出口競爭,海外子公司的利潤匯回,也創造了匯兌收益。2023年3月底為止的日企上年度財報,多數企業在出口業績的助攻下,交出亮麗成績單。展望今年度業績,內需產業有海外遊客湧入的後疫情紅利,持續的弱勢日圓與車用晶片瓶頸問題解決,也繼續加持出口產業,今年日企獲利展望極為樂觀。
此外,日本政府活化金融市場的大戰略,是日股榮景的重要因素。岸田文雄首相在2021年9月上任後,陸續喊出「新資本主義」、「所得倍增計畫」等中間偏左的國家資本主義口號,但遭遇到工商界的冷嘲熱諷,與被稱之為「岸田震驚」,股市暴跌。
藉由經濟、金融官僚們的協助,岸田逐漸轉化為溫和市場主義的「資產所得倍增計畫」。其基本邏輯為,日本家庭的金融資產,超過50%為現金存款,投入股市/基金的比率不到20%,相較於美國與英國的家庭資產,有四到五成會投入股市/基金,日本人金融資產運用不僅投報率低,也難透過股市提供產業界發展資金。因此日本政府喊出「從儲蓄到投資」的金融戰略,鼓勵國民將金融資產從存款轉化為股市/基金投資,一方面可以獲得較高的投報率,並且以複利方式累積資產,以補充高齡化社會中漸進減少的政府年金;另一方面活絡的股市也讓日本企業可較容易調度資金,促進產業發展。
為了促進國民瞭解複利投資對於生涯資產的幫助,金融教育成為岸田政府的重要政策。岸田政府修改高中教育綱領,從去年4月開始,全國高中生必修包含資產形成的金融教育課程,讓高中生瞭解投資的重要性。
再者,為了引導國民將更多積蓄轉化為投資,岸田政府修改「少額投資非課稅」(NISA)制度。NISA開始於2014年,讓投資者在一定額度內的投資,在一定時間內享有免課稅優惠。新修法後在2024年起,不僅終身免課稅,且額度遠高於舊制度。
最後,為了促使企業對股東負起更多責任,東京證交所今年3月底宣布,公司股價淨值比小於1的企業要提出改善計畫,此一動作讓許多老牌企業紛紛宣布回購公司股票或者提高股息分配。不少長年股價低迷的老公司,短短數月創下股價歷史新高。
岸田政權的「資產所得倍增計畫」已看到成效顯現。借鏡日本經驗,台灣政府還有許多地方可以改善。別的不說,近年投資詐騙盛行,政府至少把金融教育帶入學校課程,讓國人瞭解合理投資報酬率與風險控管的重要性,別被國人遇到金融詐欺時毫無金融知識。
【延伸閱讀1】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政府6月6日公佈一項關於「新資本主義」的行動計劃,旨在通過提高工資來推動經濟成長和財富分配,致力將經濟推向更高的層次,並為擴大國內投資,將半導體等列為成長產業給予財政與稅制上支援。
岸田的經濟戰略將側重人力資源、科技、創新和新創企業,以及綠色和數位轉型的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計劃預計將於本月晚些時候由內閣批准。一些立法者猜測首相可能會提前舉行選舉以鞏固他的地位。
考慮到在高通膨和勞動力緊縮的背景下需要吸引工人,謹慎的日本公司在今年的工資談判中提出了3%以上的年度加薪。岸田政府正向日本企業施加壓力,要求營造更高工資的環境,並使就業市場更加靈活。政府的計劃要求今年最低時薪工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1000日圓,目前為961日圓。
計畫還呼籲針對性的政府支出用於綠色和數位轉型,作為私營部門投資的催化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政府6月6日公佈一項關於「新資本主義」的行動計劃,旨在通過提高工資來推動經濟成長和財富分配,致力將經濟推向更高的層次,並為擴大國內投資,將半導體等列為成長產業給予財政與稅制上支援。
岸田的經濟戰略將側重人力資源、科技、創新和新創企業,以及綠色和數位轉型的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計劃預計將於本月晚些時候由內閣批准。一些立法者猜測首相可能會提前舉行選舉以鞏固他的地位。
考慮到在高通膨和勞動力緊縮的背景下需要吸引工人,謹慎的日本公司在今年的工資談判中提出了3%以上的年度加薪。岸田政府正向日本企業施加壓力,要求營造更高工資的環境,並使就業市場更加靈活。政府的計劃要求今年最低時薪工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1000日圓,目前為961日圓。
計畫還呼籲針對性的政府支出用於綠色和數位轉型,作為私營部門投資的催化劑。
【延伸閱讀2】
5月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英國金融城發表演講,圍繞自己的經濟政策「新資本主義」表示,「一言以蔽之,就是資本主義的升級版」。此番發言或許可以消除2021年上台時岸田給人不重視市場和經濟增長的這一形象。在演講開頭,岸田針對俄烏衝突表示,日本將維持經濟制裁和人道主義援助。隨後,他用了大量時間向投資者等講解「新資本主義」。他呼籲稱,「日本經濟今後仍將維持強勁增長。希望大家放心向日本投資」。他強調,「日本市場、日本企業、産品和服務值得看好」。
岸田提及1980年代在原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現為新生銀行)任職的經歷,「在戰後的首相中,我是第一位金融行業出身者」。岸田曾經負責信貸等工作,表示「我堅信,得到民間的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支撐的強勁經濟是最為重要的」。關於資本主義的歷史,岸田指出,資本主義經歷了「從自由放任主義到福利國家、從福利國家到新自由主義」這種「重大轉變」,回顧2次轉型期,「在市場還是國家,官還是民之間,猶如鐘擺一樣來回擺動」。 岸田説,新資本主義「既是市場也是國家,既是官也是民」。提出「將通過官民合作不斷發展新資本主義」。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于2013年在美國華爾街呼籲:「Buy my Abenomics(請相信我的安倍經濟學)」。2013、2014兩年安倍也在英國金融城向投資者等發表了演講。 岸田文雄也意識到了安倍的演講。他呼籲「繼續全面推進大膽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刺激民間投資的增長戰略」。表明了借用「安倍經濟學」的框架、維持同樣政策的想法。
【延伸閱讀3】
拚!10億獨角獸攻100家 岸岸田新資本主義政策下的新創紅利/聯合新聞網
後安倍時期的日本經濟將何去何從?這是在日本國內不斷被提起討論的重要課題。自1990年代泡沫經濟以來,日本經濟長期陷入通貨緊縮,反映日本國內市場消費疲軟,企業獲利萎縮的困境。當然,導致日本長期通貨緊縮,並非單一原因。全球化、少子化、日圓匯率偏高、消費信心不足等,都是曾被提出的長、短期原因。而2013年提出的「安倍經濟學」,則被視為解決日本通貨緊縮,對症日本經濟重回成長軌道的藥方。
後安倍時期日本經濟 岸田內閣新資本主義方向
安倍晉三第2次擔任首相的7年8個月期間,安倍經濟學透過實施「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大規模公共支出的財政政策、經濟結構的改革,促進日本經濟成長。即使政策執行過程受到不同面向的質疑與挑戰,但安倍經濟學已然成為目前日本政府思考經濟對策時的參考點。
接續安倍政權的岸田文雄,在思考日本未來經濟發展之際,遇到的重大挑戰即是:如何評價安倍經濟學?究竟要延續還是修正?
在眾多政治、經濟考量下,岸田文雄提出了「新資本主義」概念,一方面肯定安倍經濟學的政策方針,另一方面則彌補安倍經濟學的不足。多數日本經濟評論家認為,若以最有成效的貨幣政策來看,因安倍經濟學而獲益的對象,主要仍是以出口為主的日本大企業,而各種規範鬆綁的「新自由主義」思維,也有益於這些大企業的市場競爭。對此,岸田文雄由強調供給面(大企業)的安倍經濟學,轉為重視分配面的新資本主義。
新資本主義4大支柱 人才×科技創新×新創企業×綠能數位
此新資本主義主張:為實現經濟成長,供給方的創新和生產率的提高必不可少。與此同時,也必須增加國民可支配所得促進消費。岸田政權提出實現新資本主義的4大支柱,包括:人才(強化技能提昇與人才育成)、科技創新(將量子技術與AI訂為國家戰略)、新創企業(大力提昇新創企業的質與量)、綠能數位(推動碳中和與數位田園都市)。
日本政府更特別訂定日本新創企業的「5年計畫」,預計在5年內,將新創企業的家數從現有的1萬家,擴增至10萬家;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創新企業,則從現有的10家增加至100家。同時,2022年8月1日內閣正式設立「新創擔當大臣」,負責協調各省廳之間的新創相關政策(首任大臣為山際大志郎)。
岸田新創企業政策 納入國家發展策略與地方創生
值得注意的是,延續安倍經濟學的岸田內閣,在新創企業政策上,具有下列2個重要的特色。
- 新創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對於長期重視製造業的日本政府而言,是相當少見的創舉。事實上,推動新創企業的成長,並非始於岸田內閣。2018年6月,日本經濟產業省、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即成立「J-Startup」,作為領導日本新創政策的司令塔,目的是培養活躍全球的日本新創企業。
- 地方活力納入新創政策: 2020年以後,配合地方創生政策,推動孕育地方新創企業,以革命性技術及商業模式,創造地方價值的地區版J-Startup計畫,更是受到岸田內閣的大力支持。目前,參與計畫的日本地方自治體包括:北海道(J-Startup HOKKAIDO)、東北地區(J-Startup TOHOKU)、關西地區(J-Startup KANSAI)、九州地區(J-Startup KYUSHU)、中部地區(J-Startup CENTRAL)與新潟(J-Startup NIGATA)。
打造專業知識的仲介平台,負責媒合「個人專家」與企業需求
另一方面,從日本政府公佈補助的新創企業名單中,可將當代日本新創企業分為下列幾種類型。第1類是DeepTech型,包括:AI控制、機器人工學、生物醫學、宇宙航空、材料科學。前述獲獎的Astroscale、Synspective就屬此類;第2類是Platform型,包括:IoT、ICT、通訊網絡(平台、應用軟體);第3類是SDGs型,強調對環境、能源議題的關注,並提出新的解決方案;第4類是數位轉型,包括遠距辦公需求、雲端資料處理與應用;第5類是地方創生,主要以科技解決地方發展困境,屬於科技型地方創生;第6類是社會5.0,關注包括永續發展、ESG在內的重大議題。
理解日本新創發展趨勢 台灣新創掌握拓點利基
依循上述脈絡,可將近期日本新創企業的發展,歸納為下列3項趨勢:
- 正確回應社會結構的變化
在後疫情時代,日本的職場環境、生活習慣出現了劇烈變化,若能正確因應,將可孕育許多商機。例如,在遠距教學、辦公、醫療需求下,發展出紙本資料與獨立資料的「雲端化」服務。新創企業LegalForce,即透過AI與雲端技術,將企業的紙本契約資料雲端化,獲得市場的關注。
- 關注潛在市場規模(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
若要成為新創企業的獨角獸,就須及早切入具潛力的市場。例如,日本國內的藥局數量超過便利商店數量,且大多為個人藥師經營的傳統藥店。在醫療數位轉型的趨勢下,日本全國有6萬家藥局面臨轉型壓力。KAKEHASHI研發出Musubi系統,整合銷售履歷、藥品庫存、消費者用藥習慣、藥品使用諮詢等系統,協助傳統藥局進行數位轉型。
- 以個人為本
在消費者需求多樣化的時代,強調客製化的商品、服務,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引起許多日本新創企業投入。例如,為擺脫制式的互動,讓每位客戶、員工都能感受企業對個人的關心,Commmune為企業打造專用社群平台,讓B2C、B2B、總公司與分店之間,可以進行即時、互動的資訊交流。
總體來說,日本新創市場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正處於一個蓬勃上升的階段。此外,東京金融市場,也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受這些因素影響,對台灣新創企業而言,日本市場不失為前往海外試點的優先考量。目前,包含關鍵評論網、Vpon、TapPay、Mobagel在內的公司,紛紛前往日本拓點。若能進一步理解日本新創市場的發展趨勢,將有助於台灣新創企業在日本的成功機會。
【延伸閱讀4】
安倍經濟學讓日股大漲3倍,岸田首相的「新資本主義」能不能重返榮耀?/今周刊
NIKKIE ASIA以安倍晉三作為封面,斗大標題寫著「Japan after Abe」,探討一系列後安倍時代日本的政經及國際發展,其中,探討的重點聚焦於日本過去的安倍經濟學成效;同時,也常常與當今岸田文雄首相的「新資本主義」拿來比較。
首先,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第一階段的安倍經濟學,以及從日本股市和GDP來衡量整體安倍經濟學的實施成效。安倍為了挽救日本沉寂多年的經濟低迷困境,提出一系列經濟復甦政策,其核心就是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以貨幣貶值手段提高日本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安倍三箭」:
第一支箭——積極的金融政策,輔以持續性的量化寬鬆。
第二支箭——靈活的財政政策,以擴大國家財政支出,創造經濟活動。
第三支箭——改革的經濟政策,促進民間投資。
在探討岸田首相的新資本主義對新興國家資本市場所帶來的啟示之前,我們不得不回顧一下過去近10年來,安倍經濟學對於日本實質經濟發展的成效為何。以日本經濟新聞社推出的東京證券交易所225藍籌股價指數——日經225(NI225)而言,2012年安倍上任時,日經指數約8000點左右,到2020年安倍離任時,日經指數已超過2萬點,執政8年時間,日經指數成長約3倍!
安倍擔任首相期間日本GDP下滑20.21% 台灣成長48%
依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安倍在2012年第二次擔任日本首相時,當年日本的GDP是6.27兆美元,人均GDP為4.9萬美元。日本的GDP在2012年之後持續下滑,到了2021年,也只恢復到4.94兆美元,較安倍晉三出任首相之時的2012年下滑了近21.21%,人均GDP也下滑至4萬美元。單純從GDP數字來看,安倍在任的8年時間,日本GDP發生了大幅萎縮,日本經濟在全球的重要性明顯下滑。反觀同期的台灣經濟表現,在2012年台灣的GDP為14.6兆元台幣,在2021年為21.7兆元台幣,同一時期,台灣的GDP成長了48%。
岸田「新資本主義」首部曲:資本市場改革、扶植新創
由前面分析安倍經濟學發現,過去10年,日本實質GDP並無起色,可見日本的經濟停滯,不是一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能夠改變的,日本必須再思考新的經濟政策。岸田首相去年底上任後,立刻提出了「新資本主義」,試圖重振經濟,走出陷入停滯的經濟困境。岸田「新資本主義」強調的是:
- 要防止富人更富、富人與窮人之間的財富差距等問題。
- 制定明確的經濟增長戰略。
- 強化對勞動者的分配機制,進行改革以擴大中產階層人口。
- 擴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對農業、旅遊、中小企業等,並對地方經濟產業進行全面的支援。
為落實岸田的「新資本主義」,2022年4月4日,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Kiyota Akir宣布,針對過去的上市板塊進行改革,日本交易所集團(JPX)的子公司東京證券交易所(TSE)運營的上市板塊將重組為三個新的板塊:主要市場(Prime Market)、標準市場(Standard Market)和成長市場(Growth Market)。
通過此次上市板塊重組,東證將促進上市公司的可持續增長和中長期企業價值創造,從而提供有吸引力的股票市場,獲得全球和日本國內投資者的廣泛認可,並進而為整個社會的富裕做出貢獻。接著,在7月4日日本政府宣布預計在參議院選舉後、實施內閣改組時設置「新創大臣」,執掌跨部會協助推動新創及其後的事業擴張,明確的推動「新資本主義」政策。
市場認為,這是岸田首相提出「新資本主義」願景的關鍵要素。岸田政府希望培育更多的年輕企業,日本在這一領域往往落後於其他主要國家,「新創大臣」將努力在未來5年內將日本新創企業的數量增加10倍。在後安倍時代,日本岸田首相啟動了「新資本主義」路線,我們拭目以待。估計,這項「新資本主義」對周邊新興國家的資本市場改革也會帶來啟發作用!
【延伸閱讀5】
岸田希望能推動日本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正常化,並逐步縮減近10年前推出的安倍經濟學實驗。SMBC日興證券公司(SMBC Nikko)首席經濟師宮前耕也(Koya Miyamae)表示,安倍經濟學可能不會很快出現逆轉、或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但長期來看,考慮到像是日圓疲軟等問題,日本銀行(BOJ,央行)必須考慮對貨幣政策進行某種形式的調整;而在這次參院選舉後,岸田在追求基於他想法的政策上可能會更有空間。
岸田:有別以往的資本主義
岸田曾提出所得倍增計畫,要讓每位公民對自己的薪資所得增加有感,而且重視分配,將提高資本利得稅,這是他提出的新資本主義要旨。雖有媒體認為,岸田的新資本主義可算是對安倍經濟學的回歸,但這位在自民黨內隸屬較小派系─宏池會的新任首相,在去年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訪時就曾說過,主導日本近10年的安倍經濟學沒能帶來普遍成長,他將帶領日本走出新自由主義。
岸田這番直言不諱的評語,和他在10日記者會上的說法有雷同之處。岸田表示,在檢視日本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企業獲利和就業情況時,安倍經濟學帶來的重大成果是無庸置疑的,但現在重要的是如何推動薪資成長。路透社指出,岸田政府在安倍派系的強力抵制下,被迫弱化對日本預算平衡的承諾。如今安倍離世,可能為岸田投注更多努力來控制日本政府的債務重擔舖路。
不過,儘管岸田喊出「有別以往的資本主義新形態」,但也有專家認為,岸田一方面宣稱新資本主義,另一方面又延續安倍經濟學的錯誤,並未提出糾正,沒有走出自己的經濟政策之路。這或許是因為安倍當初在請辭首相後,成為自民黨內部最大派閥的領袖。在圍繞著派系運轉的自民黨中,這意味著岸田將嚴重依賴安倍才能有效實施他的政策。
日銀總裁接班人
其實,岸田要走出有別於安倍經濟學的一條路,現任日銀總裁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的接班人將是個突破點。黑田是安倍提拔的央行掌舵者,也是推動安倍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執行者,岸田至今仍面臨安倍派系的壓力,要維持大規模刺激政策、並選擇一名再通膨學派(Reflationist)人士來接續黑田的路線。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包括積極的貨幣寬鬆、靈活的財政支出和長期的成長戰略,要藉此帶領日本擺脫長期的通貨緊縮。由黑田東彥主導的日銀大規模刺激政策,則有助於翻轉衝擊日本出口的日圓漲勢、提高股價、並改善企業信心。然而,經濟學家認為安倍的計畫,缺乏一個可信的成長戰略和改革,來協助經濟可持續性的轉移到更高的動能。包括岸田在內的批評者則認為,安倍的經濟政策只是讓富者更富,他們想看到的是經濟增長的財富能夠分配給更廣大的日本人民。
如今,黑田的第二個5年任期,即將在明年4月屆滿之際,安倍派和岸田派的勢力消長,可望反映在日銀新總裁的遴選上。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National Graduate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GRIPS)教授增山幹高(Mikitaka Masuyama)表示,安倍是支持財政擴張派的領頭羊,但是這一派現在已經失去了他們的驅動力。「我不會說岸田在黨內的地位堅若磐石,但他現在要比以前更可能好好的控制這個政黨」。
這也就是說,雖然岸田上台後並未放棄安倍經濟學,但是在安倍倒下後,雖然日銀不太可能很快就翻轉日本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但派系勢力的消長可能會影響岸田對央行總裁的選擇,而這將攸關岸田未來走的經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