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經濟數據遠遜預期 是否再推新政受關注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7月經濟數據,無論消費或投資增幅都遠遜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3.7%,創下年內增速最低;1至7月固定資產投資僅增1.6%,大幅弱於預估的2.7%。此外,工業增加值年增5.7%,也降至年內最低。有分析認為,高層可能第4季才會決定是否加碼經濟刺激政策。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5)日公布7月多項經濟數據,其中,7月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民幣3兆8,780億元(約新台幣16兆元),年增3.7%,相較6月的年增4.8%下降,增幅是今年最低,顯示大陸內需消費不振。
一財網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7月,大陸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價值年增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3.7%,成長幅度均較上月收窄,亦低於部分陸媒預期,顯示暑假旺季未提振內需消費。
大陸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7月國際環境複雜嚴峻,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影響持續,國內部分地區出現高溫、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對經濟運行造成短期衝擊,下階段,要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社會消費品零售的消費分類數據顯示,7月大陸商品零售額人民幣3兆4,276億元,年增4%,餐飲收入人民幣4,504億元,年增僅1.1%。
付凌暉指出,7月商品市場銷售增速有所放緩,服務零售保持總體穩定,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帶動下,消費擴大態勢沒有改變,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仍待提升,消費內生動力仍待增強,下階段,要繼續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7月消費表現弱於預期,拖累因素在於,一方面,受資金下達節奏與風控系統升級影響,部分地區在5-7月臨時暫停以舊換新補貼。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仍在谷底階段,7月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0.2個百分點至5.2%,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小幅回落,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居民消費。
展望未來,溫彬認為,隨著以舊換新補貼資金到位,個人消費貸款貼息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兩項新政策實施,加上暑假、十一長假出遊將帶動文體商旅融合消費升溫,消費增速仍有回升可能。
中國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3.7%,增速較6月放緩1.1個百分點,低於財新傳媒採訪經濟學家預測均值4.8%,也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4.6%。財新網報導指出,「以舊換新」政策對汽車的提振作用明顯退坡,商品零售年增速進一步下滑,拖累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不及市場預期。
此外,7月的餐飲收入增速低位回升0.2個百分點至1.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下降0.2%,連續兩月下降,顯示「整治違規吃喝」的影響持續。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5.7%,增速比6月下滑1.1個百分點,為年內最低,並略低於財新調查的均值5.8%。報導指出,製造業進入淡季加上「反內捲」下部分行業限產等影響,7月中國工業生產增速略有放緩。
在投資方面,1至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年增1.6%,累計增速創2000年9月以來最低水準,大幅弱於路透預估中值2.7%。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5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投資名義增速的回落,既有部分地區高溫暴雨頻發、影響項目工程施工的短期因素,也有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內企業競爭加劇、投資收益下降的影響,還有中國轉型發展過程中傳統行業投資動能在減弱,新興行業成長尚難以完全對衝的原因。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說,儘管中國的出口增長強勁,經濟動能仍在減弱。他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速5.3%、超越全年5%左右的目標,政府可以容忍下半年適度的放緩;預計決策者將觀望並評估第3季經濟放緩的速度,再決定是否有必要在4季推出新的支持政策。
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說,7月經濟放緩或許並不令人意外,上半年經濟數據表現優異的兩大主要因素—政府刺激措施和「搶出口」效應正在逐漸消退。他認為,若經濟活動持續放緩,全年增速可能無法達到5%的目標,「因此仍需採取積極的政策措施予以應對」。
延伸閱讀:
貨幣政策風向變?陸央行報告釋信號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相較第1季報告出現多處政策用詞調整,也顯示貨幣政策的微調變化,例如從「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調整為「落實落細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被專家分析將更強調具體落實面,且研判短期內繼續加碼寬鬆的機率不高。
此外,根據第一財經報導,人行最新報告中,也再次強調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準。
針對第2季的貨幣政策表述,根據《證券日報》引述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落實落細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意味後續貨幣政策的重心在於抓好落實,包含積極推動5月推出的一攬子金融政策與近期各項穩增長增量政策的落地顯效,並對前期政策的實際效果保持密切追蹤。
溫彬也認為,短期內繼續加碼寬鬆的機率不高。總體看到下半年為穩信用、促內需、強協同、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貨幣政策仍將保持支持性立場,但從政策替代效應角度分析,再度降準降息的時點可能後移,尤其近期兩項財政貼息政策落地,相當於定向降息,降低了總量工具的必要性。
另在信貸基調方面,此次《報告》陳述也發生轉變,從第1季的「引導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保持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調整為「引導銀行穩固信貸支持力度,保持金融總量合理增長」。
溫彬認為,這意味著下半年對信貸數量的訴求相對下降,更加重視「穩量提質」,更多觀察社會融資規模、M2(廣義貨幣)等指標,以適應當前市場供需和融資結構的變化趨勢,降低內捲式競爭。
中國經濟顯現放緩跡象,北京方面的壓力增大
在第三季度初的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低於6月份6.8%的增幅。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上月出現廣泛放緩勢頭,在美國總統川普(Trump)的關稅當頭之際,這讓中國政府面臨採取更多行動提振經濟增長和消費支出的更大壓力。
據周五公布的數據,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均較6月份放緩,這個早期跡象表明,中國經濟上半年雖表現穩健,但下半年的處境相較而言可能會更為艱難。
中國曠日持久的房地產市場低迷繼續拖累經濟增長,新數據顯示房價下跌、建築活動萎縮。與此同時,隨著數以百萬計的應屆畢業生進入疲軟的勞動力市場,失業率小幅攀升。
中國最高領導層7月份未宣布任何重大的新刺激措施;經濟學家稱,為了能夠實現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中國需要重新審視這種謹慎立場。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1月至6月期間同比增長5.3%,但經濟學家表示,隨著美國關稅衝擊全球貿易,下半年保持這一勢頭難度較大。
美國進口商趕在關稅最後期限前進行的大量提前備貨曾為中國出口提供支撐,但隨著川普的許多關稅措施已經生效,這種支撐作用可能會減弱。
本周早些時候,美中同意將貿易休戰期再延長90天,但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仍非常高,正在打擊兩國之間的直接貿易。追蹤貿易政策的瑞士機構全球貿易預警組織(Global Trade Alert)在8月份的一份報告中稱,在計入不同產品適用不同稅率以及某些項目獲得豁免等複雜因素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平均面臨約43.5%的關稅。
更高的全面性關稅也將擠壓借道越南等第三國的中國出口商品。除了對幾乎所有國家的出口商品徵收新的、更高的關稅外,川普還誓言要對美國相關部門認定經由其他國家「轉運」至美國的中國商品加徵額外懲罰性關稅,不過該政策將如何運作的具體細節仍不清楚。
經濟學家表示,在出口增長後繼乏力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將需要提振國內支出來保持經濟增長勢頭。不過,迄今為止,中國只採取了溫和的措施,所宣布的政策僅包括補貼消費貸款和為準父母提供財務支持等小規模舉措。上個月,中國高層領導人沒有大力推出新刺激措施。執政的中共最高決策機構中共中央政治局上月承諾,將加倍努力落實已出台的政策,包括旨在提振消費的以舊換新計劃,以及為服務業提供金融支持。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春表示:「我們認為幾乎沒有理由指望今年餘下時間經濟會出現多大程度的復甦。」他提到了出口需求減弱以及迄今為止政府應對措施的匱乏。上海保銀投資管理(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表示,上半年好於預期的增長為北京方面容忍下半年溫和放緩提供了一些空間。但他稱,第三季度若出現更多疲軟數據,可能會迫使他們改變主意。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表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較6月份4.8%的增速有所放緩。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低於6月份6.6%的增幅。建築、工廠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也放緩。國家統計局表示,隨著應屆畢業生開始找工作,城鎮失業率從6月份的5.0%升至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