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能承受住美國的貨幣緊縮嗎?
編按:
俄烏戰爭,加深通膨壓力,美聯儲決定升息試圖穩定疫後經濟復甦,並調適過去因疫情加大的貨幣寬鬆政策,讓資金逆流,美聯儲計劃到2023年將基準利率提高至近3%,背負過多債務的國家和企業的利息支付負擔將隨之加重,《日經》整理報導,世界經濟能否承受住美國的貨幣緊縮?
美國加息將怎樣影響全球經濟?
年初《日經》就曾報導,美國若加息將如何影響全球經濟,隨著寬鬆資金流入而持續暴漲的美國住宅市場也或迎來轉折。從全美住宅價格指數的同比漲幅來看,2021年4~6月大漲12%,7~9月大漲16%。超過了被稱為「房地産泡沫」的雷曼危機前的2004~2006年的漲幅。當時,美聯儲反常地連續17次加息,貨幣收緊效應與歐美金融機構的信用不安疊加致使泡沫破裂。
在歷史上,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國家也一直造成巨大影響。美聯儲2018年公佈的估算結果顯示,美國利率每上漲1%,3年後新興市場國家的GDP就會減少0.8%。越是經常帳戶逆差和對外債務大的脆弱國家,受到的衝擊越大。伴隨資金外流、貨幣貶值的通貨膨脹可能讓各國身陷困境。
世界經濟能承受住美國的貨幣緊縮嗎?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上週(17日)決定加息0.25%。此前一直通過大規模貨幣寬鬆來應對新冠危機,由於意外的供應制約影響,轉而需要解決高通貨膨脹。世界還處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這一新危機之下,要想維持住國際秩序,經濟穩定成為絕對條件。
「美國經濟非常強勁。希望恢復物價的穩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3月16日的記者會上,宣佈改變疫情以來的政策。2020年3月,面對疫情的世界經濟因封城等影響而陷入嚴重混亂。美聯儲為了應對危機,引進了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大量買入美國國債等,持有資産在2年裏從4萬億美元增加至9萬億美元,翻了一番。
貨幣寬鬆釋放的鉅額資金成為財政刺激和企業投資的依託。包括政府、企業和家庭在內的世界債務餘額從2020年3月底的260萬億美元增加至2021年底的303萬億美元。增幅為43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的一半,僅新興市場國家就增加27%。可以説,新冠危機下的世界經濟是通過注入資金,勉強防止了經濟進一步惡化。
美聯儲啟動加息將引發這種充裕資金的逆流。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在最近2年裏上漲逾5成,將全球股票總市值推高60%。美國企業的破産申請件數減少4成,美國住宅銷售價格也在2年裏上漲2成以上。超出預料的是由於疫情導致的供應制約而陷入晶片短缺等,通貨膨脹率接近8%,漲至40年來最高水平。
美聯儲轉為遏制通貨膨脹,包括此次在內,設想2022年加息7次,還將啟動量化緊縮,進一步減少所持資産。計劃最早5月敲定計劃。美國高盛認為,美聯儲的資産規模將在今後3年減少約3成,減至6萬億美元。與僅減少約15%的2017~2019年的上次量化緊縮相比,此次更加收緊。
問題在於世界經濟能否承受美聯儲的貨幣緊縮。美聯儲計劃到2023年將基準利率提高至近3%,背負過多債務的國家和企業的利息支付負擔將隨之加重。信用等級低的企業發行的低評等債的收益率是在美國國債的基礎上增加4%,其利率在短短2個月裏提高了逾1%。
此外,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外流也難以避免,斯里蘭卡因外匯儲備出現銳減,3月7日遭遇了最多逾10%的貨幣貶值。尼日利亞最近批准了暫緩出口企業利用外匯納稅、利用本國貨幣奈拉支付的特例。美元短缺的局面在擴大。
約40年前受伊朗革命影響,原油價格上漲,全球出現嚴重通膨。1979年出任美聯儲主席的沃爾克將基準利率提高至約20%,遏制了物價走高,但招致了198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和中南美的債務危機。
1970~1980年代達到3%水平的美國潛在增長率目前僅為「1.75%左右」(鮑威爾)。美國經濟的潛力減弱。有觀點認為,在應對通膨上陷於被動的美聯儲將推進超預期的緊縮,美國財政部前部長桑默斯認為「導致滯脹(經濟停滯和通膨並存)的可能性很高」,這種擔憂也愈演愈烈。
俄烏局勢將前所未有地加劇世界經濟的未來隱憂。經濟繁榮是將價值放在自由、人權和規則之上的民主主義的基礎。要遏制俄羅斯對世界秩序的挑戰,必須具備能承受經濟制裁等副作用的民主主義陣營的經濟實力。鮑威爾承諾「竭盡全力維持經濟增長」。目前已迎來重新鞏固秩序基礎的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越匡洋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