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減碳支出 115兆美元起跳

編按:

全球化的人口擴張、經濟發展快速,人流、物流移動,間接影響地球生態發展,氣候變遷刻不容緩,政治、經濟、環境、金融、科技、公衛無一不幸免。國際再生能源總署3月時指出,全球若要達到氣候目標,到2050年將投入115兆美元於太陽能電、電動車等潔淨能源,如此才能讓全球氣溫上升減緩至攝氏1.5度。

各國矢志大幅降低排放量以達到氣候目標,包括中、印等國家皆承諾會投入潔淨能源,但氣候分析師與經濟學家指出,這些政府除了必須付出驚人的成本之外,在國內展開產業改革也勢必面臨政治阻力。

總部在阿布達比的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3月時指出,全球若要達到氣候目標,到2050年將投入115兆美元於太陽能電、電動車等潔淨能源,如此才能讓全球氣溫上升減緩至攝氏1.5度。

全球氣候目標源自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在上周美國總統拜登主持的地球日氣候峰會亦為焦點。

減緩氣候變遷立意良好,但這必須投入的龐大成本,改造鋼鐵業、農業、海運業等許多產業,對各國政府來說是一大挑戰。

全球降低碳排放希望大多放在中國、印度身上,兩國仍高度仰賴燃煤發電。中國目前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國家。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國際關係教授維克多(David Victor)表示,要實現零排放,需要執行「減少使用所有化石燃料」的艱困任務。但他直言:「水泥、鋼鐵、農業、航空業與運輸業該怎麼辦?當你研究激進的技術改變時,就會發現你高估了短期內轉變的可能性。」

根據中國清華大學氣候專家去年10月發表的報告,中國必須在未來30年投資21兆美元改革運輸、工業、建築產業,同時建造核能、風力太陽能發電廠,以實現206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此金額約合中國年度國內生產毛額的逾2.5%。

光是要中國減少使用煤就不是簡單的事。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的能源消耗中,燃煤發電即占56.8%。

同樣在快速成長的印度也是挑戰,該國近半的能源須依靠燃煤供應,是全球第二大煤消耗國。

儘管印度總理莫迪重申2030年前興建450GW(gigawatts)再生能源目標,但分析師與能源業高層皆認為,印度就連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175GW的中程目標都很難實現。

相關新聞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雞蛋驗出殺蟲劑「芬普尼」殘留,食藥署要求下架相關批次 15 萬顆雞蛋。食藥署並要求事發前一個月內雞蛋一併下架。該牧場月產...
近期陸續傳出從總統府、行政院到經濟部、台電等,對我國能源政策尤其是核能政策有改變、鬆動的可能,雖然部分訊息為總統府方面否認,...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於10日舉辦第三屆李國鼎獎頒獎典禮,由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及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共同獲獎。
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提出的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引發民怨聲浪四起,目前只得暫緩規劃。然而,台灣少子化及人口老化日益嚴重,不僅衝擊健保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