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活動》政商新型態與環境永續下之文明病治理

台灣在面臨全球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及快速形成高齡社會困境下,開始面臨「文明病」的嚴重威脅。所謂文明病係指非傳染病或慢性病,但會受到社會、環境、經濟、政治、與全球化因素影響的文明社會疾病,嚴重傷害到健康福祉,譬如肥胖、菸酒過度使用之不健康行為、空汚引發之相關疾病、新陳代謝與血管疾病等類。

  貧窮、財富分配不均、教育不足、快速城市化及人口老化等,都是導致文明病發生與惡化的因素,尤其是貧窮人口和社經處境脆弱者,承受著不成比例的重負。前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曾擔任WHO官方網絡理事長,多年來追蹤、觀察國內外健康調適的作為,期能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攜手檢視當前問題與尋求改善方法。

健康促進專家Ilona Kickbusch近年提出,影響健康的決定因素除了行為、社會、環境及政治因子外,「健康的商業決定因子」也扮演重要角色。該因子是指私部門企業為了行銷產品,在其過程中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策略或作為。隨著大型國際廠商崛起活躍以及各國際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透過促銷、政治遊說、企業社會責任的包裝、龐大供應鏈等,加深對社會居民健康的衝擊。

  商業因子與政治因子間的牽絆糾葛,以及透過全球化的擴散,形成了具有國際性特質的新型政商型態,這是造成社會因子與環境因子傷害更形擴大,並導致人民健康福祉受害的上游因素,如何有效扭轉,將繁榮、人群福祉與地球保護做整體考量,尋求共贏共榮的發展道路,正是推動全球與國家永續發展所必需做的努力。

  其中一例是台灣在菸酒與食品不利因素方面的防治,也未再推出新的有效對策,決策者常以經濟為追求目標,忽略並破壞健康與公平價值,為了所謂創造工作機會與經濟成長,而付出昂貴的社會代價與生命傷害,皆是政治不作為的縮影。文明社會的疾病防治,除了需鋪陳具有長遠眼光與實際可行的跨面向法令、政策與預算之外,尤重上位的有效治理,無法單靠地方或社區基層自行解決,但經常因為執行不力而無法作出有效的防治,有效執行的首要障礙則是欠缺政治決心、能力與行動,台灣必須在上位有效治理的執行成效上,做出具有決定性的改善。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長期關心水土保持、防災應變、氣候變遷等永續發展議題。其後,更納入人群福祉面向,辦理韌性都市、健康永續家園系列座談。此次進一步以高齡社會的健康挑戰—文明病,期深入探討經濟、社會、環境因子對人群健康與社會公平正義之衝擊與解方,集思廣益提出治理建言,促進社會邁向永續發展的目標。

 

時間

內容

主持/ 與談

13:30-13:40

開幕

會議緣起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淑媞(前國民健康署署長、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榮村(前教育部長)

13:40-15:50

專家學者報告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淑媞(前國民健康署署長、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江東亮(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王育敏(立法委員、前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朱雲鵬(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范巽綠(教育部政務次長)、林盛豐(監察委員、實踐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吳肖琪(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楊惠君(報導者副總編輯、資深記者)

綜合討論

15:50-16:30

結語

余範英、邱淑媞、黃榮村

附加檔案: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