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9%民眾認氣候變遷比疫情嚴重 僅35%大學生願漲油電

                                          氣候變遷加劇,台灣近一年來旱象嚴重。

氣候變遷加劇,世界多國喊出2050年淨零碳排,但台灣尚無時間表。為了解社會對於氣候變遷態度並作為政策參考,環保署調查一般民眾及大學生相關知識及意向,發現七成九民眾認為氣候變遷比新冠病毒嚴重、八成七願意將冷氣設在26度以下,至於大學生有六成二願意以「選票」作為氣候訴求,僅三成五同意調高油電價格。

環保署今年針對氣候變遷做族群調查,在「價值觀」方面,高達九成民眾及八成大學生對自身及國際氣候行動具有責任感,逾八成民眾認為氣候變遷跟經濟、社會高度相關,甚至有七成九民眾同意,長期而言氣候變遷對人類威脅比新冠病毒更嚴重。八成大學生認為氣候變遷對台灣生態、海岸產生嚴重衝擊,但只有三成五大學生同意為了減緩氣候變遷而調高油電價格。

雖然民眾或大學生對氣候變遷都有一定關注,調查結果也顯示兩大族群相關知識不足,針對氣候變遷主因、溫室氣體排放量及台灣政策法規,一般民眾答對率都不到五成,大學生也僅三至七成。「行動力」部分,九成民眾、七成大學生不曾參加公民活動,但有六成二大學生願意以「選票」進行氣候訴求,八成七民眾願意將冷氣設定在26度以下,顯示民眾願意從自身做到氣候友善,而大學生則傾向公民參與。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說,在校園推廣氣候變遷議題時,往往大家都有興趣,但若要真的落實具體行動並做到關心政策,期間仍有一段距離,這方面的落差可能要靠公民參與機制來彌補,包括政府過去舉辦的「公民咖啡館」,或是民間曾倡議的氣候變遷國是會議,邀集民間團體、產官學與政府對談,才能「由下往上」形成好的風氣,另外政府也應該清楚說明氣候變遷政策方向。

至於大學生對於油電漲價意願不高,林彥廷認為,應該要說清楚漲價之後會用在哪裡,以及漲價之後能回饋到實質的氣候行動為何,例如回歸到目前碳費的討論,若能將相關碳費運用於鼓勵大眾節電、轉換電動車、大眾交通工具等減碳作為,會讓大眾更加支持油電漲價是為了落實環境外部成本,而且讓做出氣候行動的人民,能夠實質獲得減碳後的回饋,發揮更好成效。

相關新聞

在美台關稅談判之際,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出現「暴力」升值,連2天升幅都超過1元,甚至見到「29字頭」引發市場質疑受到美國施壓,...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態,以台灣經濟實力、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條件,但要先有專法及專業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不願具名學者表示,...
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