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9%民眾認氣候變遷比疫情嚴重 僅35%大學生願漲油電

                                          氣候變遷加劇,台灣近一年來旱象嚴重。

氣候變遷加劇,世界多國喊出2050年淨零碳排,但台灣尚無時間表。為了解社會對於氣候變遷態度並作為政策參考,環保署調查一般民眾及大學生相關知識及意向,發現七成九民眾認為氣候變遷比新冠病毒嚴重、八成七願意將冷氣設在26度以下,至於大學生有六成二願意以「選票」作為氣候訴求,僅三成五同意調高油電價格。

環保署今年針對氣候變遷做族群調查,在「價值觀」方面,高達九成民眾及八成大學生對自身及國際氣候行動具有責任感,逾八成民眾認為氣候變遷跟經濟、社會高度相關,甚至有七成九民眾同意,長期而言氣候變遷對人類威脅比新冠病毒更嚴重。八成大學生認為氣候變遷對台灣生態、海岸產生嚴重衝擊,但只有三成五大學生同意為了減緩氣候變遷而調高油電價格。

雖然民眾或大學生對氣候變遷都有一定關注,調查結果也顯示兩大族群相關知識不足,針對氣候變遷主因、溫室氣體排放量及台灣政策法規,一般民眾答對率都不到五成,大學生也僅三至七成。「行動力」部分,九成民眾、七成大學生不曾參加公民活動,但有六成二大學生願意以「選票」進行氣候訴求,八成七民眾願意將冷氣設定在26度以下,顯示民眾願意從自身做到氣候友善,而大學生則傾向公民參與。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說,在校園推廣氣候變遷議題時,往往大家都有興趣,但若要真的落實具體行動並做到關心政策,期間仍有一段距離,這方面的落差可能要靠公民參與機制來彌補,包括政府過去舉辦的「公民咖啡館」,或是民間曾倡議的氣候變遷國是會議,邀集民間團體、產官學與政府對談,才能「由下往上」形成好的風氣,另外政府也應該清楚說明氣候變遷政策方向。

至於大學生對於油電漲價意願不高,林彥廷認為,應該要說清楚漲價之後會用在哪裡,以及漲價之後能回饋到實質的氣候行動為何,例如回歸到目前碳費的討論,若能將相關碳費運用於鼓勵大眾節電、轉換電動車、大眾交通工具等減碳作為,會讓大眾更加支持油電漲價是為了落實環境外部成本,而且讓做出氣候行動的人民,能夠實質獲得減碳後的回饋,發揮更好成效。

相關新聞

業者喊冤,已委請美律師向CBP申訴、爭取撤銷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24日宣布,對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集團發出暫扣令,即日生效。...
 強烈颱風樺加沙雖未直撲花蓮,但外圍氣流帶來豪大雨,造成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午後溢堤,黑褐色洪水宛若海嘯般,...
 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8月失業率升至3.45%,創近12個月最高,而「工時不足就業者」12.1萬人也寫今年來新高,...
「重慶台灣周-兩岸訊息通訊合作發展研討會」於本(9)月 16 日舉行,中、台雙方皆表示,兩岸就「汽車產業」網聯化、電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