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者控訴:臉書未善盡職責遏止仇恨言論

編者按: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社群媒體巨頭臉書(Facebook)一名前僱員指控臉書利益至上、未盡責打擊仇恨言論及假訊息,導致有心人士用來規劃國會山莊暴動,稱她的律師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提交至少8份指控。

臉書關閉安全機制 有心人士策劃暴動

該名臉書(Facebook)「吹哨者」(whistleblower)身份近日曝光,曾任臉書經理的數據科學家法蘭西絲‧郝根(Frances Haugen)接受3日播出的新聞節目「60分鐘」(60 Minutes)訪問時說,每當面臨公共利益與公司營利之間的衝突時,身為社群媒體巨擘的臉書總是選擇保護公司利益。

郝根先前以匿名方式向聯邦主管機關提出檢舉,指控臉書內部研究結果顯示,臉書的運作模式確實讓仇恨與不實訊息得以放大。她表示:「臉書一而再、再而三顯示,他們選擇的是利潤,而非安全。」

郝根指出,拜登在2020年總統大選擊敗川普之後,臉書原有防止不實訊息散布的機制,卻在時機未成熟之際就予以關閉,如此決定助長釀成死傷的1月6日國會暴動發生。她說,臉書原本設有公民廉正(civic integrity)事務部門,但後來遭到解散。

郝根指出,臉書問題出在計算哪些訊息會出現在使用者最新動態推播的演算法,以及帶有仇恨內容的訊息是否獲得偏袒。她表示,臉書表面上看來是讓民眾得以更加凝聚的平台,但在2018年推出一次規定改變,卻讓帶有分化意味及仇恨意圖的內容得到更廣泛的推播。

臉書發表反駁 強調降低仇恨言論

臉書也發布聲明,對該爆料提出異議。發言人皮奇(Lena Pietsch)表示:「我們會持續改進以處理假訊息、有害內容。」她認為郝根所說,關於臉書鼓勵惡意言論、對仇恨言論袖手旁觀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臉書全球事務主管克萊格(Nick Clegg)痛斥郝根的說法荒謬、誤導性,強調臉書早已開發領先同行的平台工具,透過刪除仇恨言論、減少有害言論的傳播,讓平台上仇恨言論的傳播率降到0.05%以下。

走上國會作證 財團與員工的戰爭

美聯社報導分析,新演算法雖然讓更多帶有敵意的訊息出現在臉書動態,卻讓臉書找到吸引用戶的法寶,進而讓臉書能夠賣出更多數位廣告欄位,這些廣告是臉書整體廣告收入的主力項目。

面對臉書的回應,郝根也決定在5日前往國會作證,並向證券交易委員會尋求吹哨者保護機制的幫助。

相關新聞

新台幣匯率近期勁揚,引發市場對美國施壓升值的揣測。彭博和路透等外媒6日報導,台幣走升部分原因來自未經證實的猜測,...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潘功勝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人民幣1兆元(新台幣4...
德國聯邦議會於5月6日舉行總理選舉,基督教民主黨(基民黨)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歷經兩輪投票,最終在第二輪當選總理,...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一場會議上說,美國對中國加課關稅,將使中國出口需求急遽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