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本土疫情嚴峻,疫苗成抑制疫情的解藥。目前正在施打第三梯的41萬劑AZ疫苗,接續將施打15萬劑莫德納疫苗與日本4日贈送的124萬劑AZ疫苗。根據指揮中心公布,預計6月底前還會有185萬劑AZ及莫德納疫苗抵台,8月底含國產疫苗,總計可達1000萬劑疫苗到貨。

綜合媒體報導,全球開發中國家在抗疫的同時,還要面臨國內、外通膨升高的威脅。由於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經濟體通膨升高,使投資人預期利率將上升,推高公債殖利率,使開發中國家發債時需付出更高的成本,經濟復甦益發困難。

亞太經合會(APEC)在台北時間5日舉行貿易部長視訊會議,我國經貿談判總代表、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出席會議,呼籲貿易自由、疫苗流通不設限。會後並發表聲明指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為當前各國首要任務,所以要加速生產及配送安全有效的疫苗,並加速疫苗相關貨品的通關放行,儘速就暫時豁免疫苗智慧財產權達成共識。

對於媒體報導高端疫苗最快於10日(後天)、最晚於15日解盲國產疫苗第2期臨床數據,對此,高端8日中午緊急發布重訊,澄清其與臨床試驗中心目前尚在「盲性狀態下」,解盲時程尚難現在確定。另對於國產疫苗是否7月一定會通過審查上市,衛福部長陳時中8日在備詢時回應趨於保守。

科技廠身陷新冠肺炎風暴,「防疫」與「拚經濟」兩頭燒,竹南移工染疫衝擊科技業營運,為避免防疫破口擴大,勞動部政務次長王安邦昨(7)日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廠區只要一名移工確診就要做匡列職場密切接觸者等應變,為使企業落實防疫及確診應變,勞動部將補助一人一室隔離,每人每天補貼千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天宣布7日起民眾可免費打公費疫苗,隨著近期疫情升溫,民眾對於接種新冠疫苗意願度大升,雖然採購疫苗量看似多,但真正到貨的疫苗有限,現階段不少民眾擔憂在公費對象內到底打不打得到自己?以及現階段台灣到底有多少疫苗?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7)日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召開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會中由指揮中心報告上週全球與國內疫情發展、國內各項醫療量能,疫苗施打規劃以及由各部會報告各項防疫作業執行狀況。針對目前疫情仍未穩定,院長蘇貞昌在審酌各部會意見後,凝聚共識並做出裁示:延長全國的三級警戒管制,為期兩週至6月28日,全國各級學校也配合停止到校上課至暑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透露,擔憂社區管制過強,釀防疫疲勞。

美日兩國為何要致贈新冠疫苗給台灣?近日各項報導出爐,有的說是日本感謝台灣在311地震時曾經伸出援手,針對美國則認為台灣是美中對抗的最佳盟友。不過若是排除這些外交因素,台灣並不是第三世界落後貧窮國家,為什麼會需要靠兩大國際盟友來捐贈疫苗?三大因素都和國際疫苗的搶購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