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根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公布的分析,嬌生集團研發的單劑疫苗,有望迅速獲批准。FDA科學家證實,對於防範中度及嚴重病症,嬌生疫苗整體保護力約66%,而防範最嚴重病症的效力則達約85%,而且使用具安全性。嬌生疫苗只需注射一劑,而非兩劑,接種這支疫苗後14天就可開始產生防護力,但到28天後防範重症的效果更佳。

印度在短短一個月內從疫情快到尾聲,轉變成火化場不足、只能臨時搭建焚燒場的變種病毒爆發之地。才被發現的印度變種B.1.617,已快速入侵至少10個國家,專家提醒,即使有安檢、隔離政策,仍沒有國家能置身事外。

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發生許許多多牽動人心震撼世界的國際新聞。《BBC》整理回顧2020年所發生的全球性重大事件,幾乎關係到每一個人。這些重大國際新聞,可能是影響某個區域或某些人。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加速了數位轉型趨勢,也讓科技巨頭牢牢掌控著數以十億計用戶的生活,然而一場全球反壟斷風暴正在醞釀當中,美國科技巨擘首當其衝。

近期於英國爆出的新冠病毒變異病毒株,目前正於歐洲各國持續擴散,亞洲也開始出現零星病例,使世界各國陸續對英國暫停郵件及入境。日本於25日傳出首例變異病毒確診案例,加上持續攀升的確診人數,使日本政府於28日閃電宣布鎖國,2021年1月底前除特定國家外,全面禁止外國遊客入境。

川普上周日晚間簽署了一項法案,將釋放9000億美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刺激支出。此前數日,他一直阻撓這項法案,稱該法案為一項「恥辱」。

德國今天開始接種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和德國公司BioNTech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但在巴伐利亞邦傳出醫護人員發現疫苗冷卻溫度可能不符規定,導致當地數座城市延緩施打。台灣方面也因冷鏈技術卡觀而無法明確確認疫苗購買細節。

新型冠狀病毒在英國出現高傳染力變種,此威脅也逐漸影響亞洲。據路透報導,南韓疾病管理廳(KDCA)28日公布,境內出現第一例英國變種新冠病毒確診個案,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分析,觀察變種病毒目前尚未扭轉國際對明年經濟展望看法,但後續可能帶來 2 項影響,包括群體免疫門檻提高,以及未來疫苗恐需定期更新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