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本土疫情累計至8日已經有1萬413人確診、296人死亡,使得致死率上升到2.8%,創下台灣新高,同時也高於全球的平均2.16%。台大醫院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列出四點原因,提醒民眾需小心但不用過度恐慌。

指揮中心9日公布第七類疫苗施打對象,除軍警憲以外,包括高中職以下和幼兒園教職員,以及托育機構工作人員,共有86萬人。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第七類對象,適用124萬劑的AZ疫苗,待造冊後,下周一起開放施打。

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第七類疫苗施打對象,除軍警憲以外,包括高中職以下和幼兒園教職員,以及托育機構工作人員,共有86萬人。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第七類對象,適用124萬劑的AZ疫苗,待造冊後,下周一起開放施打。

這波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嚴重的衝擊,勞動部公布最新數字,全國有向政府通報、經過勞雇協商放無薪假的企業,有467家,人數是5065人,主要集中在民生製造業,並創下今年以來最多的紀錄,學者指出,這只是剛開始,且更令人擔憂的是失業潮。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疫情死亡人數破三百,行政院長蘇貞昌與陳時中昨在立法院公開道歉,承認防疫工作確有不足之處。又就疫苗進度,立委則質疑政府爭取疫苗不力。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表示,如果疫情爆發政府才爭取疫苗,確實很不應該,但去年疫情控制良好時,政府已經超前部署購買疫苗,現在也盡全力積極爭取;但問題出在供貨商、疫苗交貨遲延,連歐盟都跟疫苗供貨商發生訴訟。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持續,。大台北地區雖然確診數略有下降,但台灣苗栗科技大廠京元電子(KYEC)卻在上周傳出疫情,引起台灣經濟命脈半導體大廠緊張。新竹市長林智堅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現在說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主要晶片大廠是否已安然度過台灣新一波新冠肺炎感染潮,還言之過早,但政府正竭畫所能控制疫情蔓延。

本土新冠疫情未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公布國內新增274例本土病例,另有一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增25例死亡25人死亡,其中仍以新北市確診數最多,雙北共有225例。。國內出現從5月11日出現社區本土病例以來將近一個月,確診超過1萬例本土個案,死亡個案也超過300人。

針對台灣近期新冠疫情升溫,英國衛報在7日以「自身成功的受害者:為何台灣未能設法因應大規模新冠疫情爆發」為題,點出儘管台灣先前有250天沒有發生任何本土案例,但現在,政府顯然被原先認為永遠不會發生的事弄得猝不及防,從「Taiwan can help」變成需要外界協助,防疫模範生顯然未能充分準備好因應疫情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