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5月中旬國內疫情影響,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管制趨嚴,影響經濟活動,勞動市場受重創。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月受僱員工人數月減5.2萬人、經常性薪資月減0.75%,雙創歷年同期最大減幅。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全國3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並從7月13日起「微解封」,部分藝文場所、運動、旅遊場域可適度鬆綁,但各縣市政府針對微解封仍有不同的規定。

編者按: 本日傳來台積電、鴻海及永齡基金會,已順利各買到500萬劑BNT疫苗的消息,購買疫苗預計最快9月底依序抵台。對於接下來疫苗施打的政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同島一命、先打一劑」,呼籲政府先建立最大程度的族群保護力;媒體人陳文茜也呼應先打完第一劑,在疫苗數量不足下,盡快讓台灣達到群體免疫的階段。

公費疫苗登記預約平台開放第九、十類民眾登記施打意願,並以此作為撥補疫苗數量依據,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今天表示,前三梯次的預約疫苗都是AZ,最快7月16日就可開打;令人質疑的是明明莫德納和AZ疫苗到貨量相當,莫德納疫苗也打得很順暢,何前三梯次無法做選擇?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BioNTech SE(BNT)宣布,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實業(香港)有限公司分別與台積電、鴻海和永齡基金會,以及裕利醫藥正式簽訂《銷售協定》,復星實業將向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委託的裕利醫藥銷售共計1,000萬劑mRNA新冠疫苗,該等疫苗將被買方捐贈予臺灣地區疾病管制機構用於當地接種。

台積電和鴻海正積極採購德國原廠BNT新冠肺炎疫苗,採購進度始終是外界關注焦點。據業界傳出台積電最新採購進度,最快9月可以到貨150萬劑,10月到12月還會陸續到貨750萬劑,台積電表示,簽約當事人有多方,正在進行簽約的法定程序,一旦程序完備即對外進行公告。

我國本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趨於穩定,從4日至11日每日新增確診數都在50人以下,但死亡個案仍連日增加,截至9日為止,台灣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累計730例,死亡率達4.81%,高於全球平均值,國內專家前國健署長邱淑媞與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紛紛對此提出看法。

編者按: 雖然指揮中心已經宣布全台在 7 月 13 日開始微解封,有限度開放餐飲業內用,但目前只有澎湖開放內用,讓這次微解封好像跟「未解封」一樣,地方政府也不敢隨意放鬆,且民眾似乎多數也希望不要那麼快解封,到底中央地方該如何同步,是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