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環保署上月底宣布將於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成立氣候變遷局 ,但今(18)日宣布廢止氣候局規劃,改成立氣候變遷署籌備處。

農委會17日表示,受2~3月乾旱影響,造成農業災情,經農糧署、林務局彙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查報資料至17時止,農業產物估計損失計3億5,643萬元。

為推動淨零轉型,經濟部今(17日)舉行宣示大會,推動「冷氣適溫運動2623」,規範營業場域「會議冷氣適溫26°C±1」及「用餐冷氣適溫23°C±1」,藉由空調系統改善及場域溫度監控,達到舒適又節電的效果,目前有台北101、圓山大飯店、麥當勞、家樂福等32家服務業響應。

環保署原先規畫422世界地球日成立氣候變遷局,經考量後取消掛牌改成立籌備處。

綠色和平基金會等團體認為「用電大戶條款」並未有效規範企業且無助減碳,提起行政訴訟,請法院令經濟部修訂條款。法院今天開庭,雙方就 司法 能否令行政機關修訂條款爭辯。

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行政院組織法條文修正草案」,農委會升格「農業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改為「環境部」並增改下屬組織為本此組改的兩大重點,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等單位也同時進行調整。

環保署整合《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推動「資源循環促進法」立法。環保署在今(10)日修法研商會中表示,未來特定事業廢棄物將被公告為「產業責任物」,業者須繳交資源循環促進費,挹注後端再利用及使用。

鋒面接連通過台灣,部分地區降下大雨,可惜全台水庫進帳有限,無法解除旱象。在此情況下,曾文、烏山頭兩水庫蓄水量即將雙雙低於1萬公噸,旱災中央應變中心預計下周召開水情會議,討論後續台南地區供水安排,很可能再度加嚴限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