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規劃

內政部營建署國土規劃前置作業歷經十三年有餘,於91年起草。目的乃為促進我國永續發展,協助政府機關以永續發展的角度推行國家建設,並考量政策與計畫的各個層面,包括:經濟、土地利用、能源、交通運輸、環境品質、國民健康、資源保育、生物多樣性及文化與社經等議題。

過去透過國土計畫、都會區域計畫引導各部門的中長程公共建設,以便適時適地提供有限資源在利用土地與財政上,以合宜有效的落實國家願景。回顧臺灣地區過去全國性公共建設,大多由單一事業部門需求提出,甚少考量與國土永續發展之關聯及結合,造成公共投資與永續發展脫節。104年已通過之《國土計畫法》,將藉由永續發展關鍵指標與我國(中央與地方)公共建設計畫結合,以符合永續發展目的。

都市計畫土地與國家公園土地之後都會納入國土計畫統籌,成為其中特定的國土功能分區類別,而各自適用都市計畫法或國家公園法。

國家發展目標重點在於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其達成手段之一即為透過實體環境之建設,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且兼顧生態、生活與生產需求的永續環境。針對國情需要,建立適當的中長程公共建設計畫永續發展決策機制,並與預算審查制度結合,將有效的適時提供資金在適當土地執行適當的公共工程,以永續的概念利用國家有限的土地與財政資源,落實國家建設願景。

背景說明

一直以來我們對《國土法》寄予厚望,但它無法成為一切土地爭議的單一解答。《國土法》乃框架式與價值指引的立法,其內涵正等待之後研擬的20項子法規來充實,國土計畫法自民國86年開始,從民國93年正式定名並送立法院,經過6次送件,最後經過朝野協商,於104年12月18日通過。國土計畫的重點,過去是北、中、南、東各有區域計畫,接著就直接下到都市計畫,並未有縣市等級的空間計畫,從大到小的跨距太大。因此修正後的國土計畫納入中央和縣市層級的空間計畫。現在中央正擬定全國國土計畫,尤其是特定區的部分,未來會以附冊的形式附在國土計畫法中,效力等同法律,指導縣市國土計畫。「全國國土計畫」訂下全國土永續利用的管制策略與基本原則後,實質的空間計畫,以及現實中每筆土地所屬功能分區的指認,仍有待各地方政府擬訂的「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與「國土功能分區圖」來落實。這是一套仍充滿變數的架構,後續規劃將影響《國土法》能否引領台灣土地適地適性地發展。

活動照片

  • 國土計畫法後續作為座談會

    國土計畫法後續作為座談會

  •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 國土計畫的漫長等待座談會

    國土計畫的漫長等待座談會

  • 余範英董事長

    余範英董事長

相關文章

蘇煥智和台南愛鄉愛土的朋友的「黑面琵鷺的鄉愁」曾發動愛鄉護水拯救南台灣水資源,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反七輕大煉鋼廠行動,是一段台灣永續發展的孤寂奮戰的鄉土聲音,參與者的前衛理念與奮鬥的過程,經時報文教基金會於1997 年12 月出版。煥智在序言裡說到:『 小時候,我家位於鹽田,魚塭農田交錯的地方,是嘉南平原西濱七股鄉的一個小聚落。我喜歡清晨起床爬到「溫崁頂」,遠眺著七股鹽場雪白的鹽山,在朝陽與藍天中閃耀著光輝。濱南工業區距我老家不到四公里,...

面對氣候變遷,需要積極的新思維,利用國土合理規劃與適度的產業調整諸多非工程手段與水共生、共存。形成新思維,必須建立對話機制,讓中央與地方、民眾與政府、專業論證都能有對話的空間,我們舉辦「氣候變遷‧台灣準備」研討會,將前瞻的規劃、透過學術的體檢、公義社會的追求、國內外經驗的交流,希能有助具體行動及早付諸實施。

自從京都議定書後,國際組織益見重視氣候變遷的現象與問題,遠在地球另一邊的荷蘭,已深刻體認到此一問題的嚴重性,深知解決之道,...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夫人方進女士盡心聯繫及安排下,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及台灣河川水利、環境土木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行十九人,於2009年6月18日至6月28日組織了南水北調參訪團,花了十天的功夫實地考察、見證了中國大陸最偉大水利建設之一的南水北調大工程,也花了近乎一年的時光,經過多方蒐集、查證相 關資料,審慎、隆重編寫了這本南水北調紀實,除了記載下這趟難得的考察參訪行程外,更期盼為兩岸的整治河川、環境保護努力,留下歷史檔案。

...

時報文教基金會所發起主辦,但是獲得內政部,交通部,環保署,經建會,水利署等單位的全力參與,包括行政院長,幾乎所有政府裡與國土規劃政策擬定與執行相關的首長都參與論文報告或是擔任與談人,與參加的民間團體及學者有直接的互動,同時因為首長出席,我看到各部會的局處主管也都坐在台下當學員。

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能夠邀請到平常很難得可以見到到面的這些官員,同時可以在一個公開與正式的場合說明理念,並且接受學者與民眾的檢視,...

台灣原本地處颱風、地震、水災等天然災害較為頻繁的地帶,加上地質脆弱、地形陡峻,每有颱風豪雨往往一雨成災,水災、山崩、土石流等災害成為台灣地區頻率最高的天然災害。這幾年台灣可說是悲情與災難不斷,一連串的天災所帶來的傷痛記憶,讓全民對國土復育有著急如燃眉的迫切需要。

時報文教基金會從民國七十九年成立河川保護保護小組以來,經常針對特定主題舉辦研討會或是座談會,只為的是關懷河川與環境。在這痛定思痛的今天,對國土規劃提出其前瞻性的體檢,...

台灣的社區工作一直由政府部門和資源的取得與否來主導和影響,社工實際進入社區蹲點、展開社區工作實務的累積更是寥寥可數。

921大地震之後讓這片土地上社工的社區工作有了新的可能和新的實踐,大安溪部落工作站從災後在原住民部落成立走到現在,一直在台灣體制內社工的創新和部落社工模式新局面的開展兩者之間挪移和努力;漂流社工團體更是在921地震後一群對於台灣基層社工人員教育養成、勞動權、社工生態等等有深刻反省和批判,進而透過發行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