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7 月 26 日大罷免浪潮來襲,第一波將鎖定 24 名國民黨籍立委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雙方人馬各自卯足全力,力拼多數民意支持。民意基金會昨日封關民調顯示,「不贊成罷免」仍是多數民意。不過,近日贊成罷免比例升高、不贊成降低,為罷免結果打上一個問號。

美6月製造業PMI 三年新高 終值更勝初值,惟ISM數據示警低迷局面未解;歐元區製造業續好轉,力拚脫離緊縮

金融數據供應商標普全球(S&P Global)1日公布美國與歐元區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美國維持擴張步伐,創下2022年5月以來最高紀錄。但同日公布的ISM數據顯示,因訂單和就業萎縮加劇,美國6月ISM製造業連續四個月萎縮,美國製造業低迷的局面持續。

標普全球最新報告顯示,...

賴清德總統日前應民間團體邀請,展開「團結國家十講」,並已在這些日子裡完成第一講「國家」,與第二講「團結」、第三講「憲政關係」,每一次發言都引發各界不同的聲音與討論,賴清德表示,他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的用意,不是要針對在野黨,是需要講清楚歷史真相與台灣主權的定位;直視中國日益嚴重的威脅,便能清楚明白「團結國家十講」的用意跟重要性。

賴總統原邀請在野黨主席18日進行國安簡報,但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7日先後宣布不參加。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18日表示,對於未能如期成會,政黨可以「競合」,但不能「零和」。他仍然希望,未來主要在野政黨能夠一起面對國家受到的威權威脅與挑戰,共同堅定對外,捍衛台灣國家主權與民主制度。

由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在十日至十一日共同主辦的「台海防衛兵推」正式圓滿落幕,邀請台灣、美國、日本多位退役高級將領及不同黨派的前官員來台參與,針對解放軍可能對台採取的威懾、脅迫、懲罰、進犯等四階段行動,檢視國軍建軍備戰任務與台海防衛戰略是否須精進調整。

經歷幾番波折, 美中 兩國代表在瑞士進行兩天協商後,終於達成初步協議,並發表了聯合聲明。原來美國對大陸進口商品課徵的 關稅 已達一四五%,大陸對美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亦達一二五%,在雙方共同調降一一五%後,美國對陸進口商品關稅降至卅%,大陸對美進口商品關稅降至十%;雙方議定九十天內繼續磋商。對大陸來說,與美國的關稅爭議,可謂一夕之間回到 川普 四月二日解放日前。

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昨無預警宣布「多向抵近」對台軍演,出動七十一架次軍機,還有包括「山東號」航艦編隊等廿一艘軍艦及海警船編隊,在台海周邊演訓。國軍自昨上午十時起實施「立即備戰操演」因應,全程嚴密掌握共軍機艦動態。國防部痛批,中國窮兵黷武,公然挑戰國際秩序、破壞穩定現狀,是國際最大的「麻煩製造者」。

陸配 「 亞亞 」劉振亞因武統言論遭處分限期離境,引發社會對 言論自由 的爭辯。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昨受訪表示,「現在有相當數量的人民對現況感到焦慮與不安」,七十五位學者也有這方面的憂慮,社會不應該動不動就貼人侮辱性標籤,到現在網路上都有人要亞亞全家滾回大陸、殺陸配等,這些不理性極端言論,難道沒有比武統更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