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一艘中國籍快艇 14 日越界闖入金門海域,海巡署人員追緝過程中, 2 名中國漁民因拒檢船隻翻覆罹難,國台辦譴責台灣並直指是「惡性事件」,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對此強調是正當執法行為。

隨著美中科技戰越打越烈,拜登政府除了多管齊下,禁止關鍵性軟硬體輸往大陸,也敦促美商撤離大陸或移轉生產基地,改採ABC(anywhere but China)策略,到中國大陸以外地區投資設廠。就在China+1、China+N甚囂塵上之際,不少國際品牌廠基於兩岸關係緊張,也開始呼籲台灣+1(Taiwan+1),要求台廠在台灣生產之外,也要有一個以上的替代生產基地。

中國人民銀行端出政策牛肉,人行行長潘功勝24日宣布,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2碼,約提供長期流動性人民幣1兆元。另外,今(25)日起調降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1碼(0.25個百分點)。人行罕見提前宣布降準,且規模超過預期,在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憂慮揮之不去時,人行此舉,展現力挽狂瀾的信心。

美國持續擴大管制,避免晶片輸出中國提升其AI與軍事實力。但經濟學人近日評價,美國禁令漏洞百出,無法阻擋中國走私和以量突圍策略,反而使自身陷入執法困難,且推促中國自主提升技術的窘境。 經濟學人21日文章指出,美商務部2023年10月更新對中晶片禁令,雖用一年時間調整限制措施,但恐難有良好成效。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美國與台灣專家分析台海局勢,根據總結報告,過半專家相信今年可能爆發台海危機; 台灣專家認為中方較可能執行非軍事的脅迫行動,美國專家則擔心大規模環台軍演。 此外,專家認為,美中控管緊張關係的努力及中國大陸自身的經濟衰退,都未能改變台海危機的可能性。

中國大陸經濟雖有「高質量發生」、「新質生產力」等新提法,但至少今年還未能有經濟新動能來替代傳統的「三駕馬車」。 在傳統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新空間有限,於是目光還要放到進出口貿易上。 在進出口貿易領域,既有人鼓吹今年會是「出口大年」,也有人認定將迎來「新貿易戰」。中共決策層方面則下定決心,今年要首推「中間品貿易」新概念。

大陸進出口貿易,去年表現不佳,其中7月出口大幅下滑14.2%,被認定為阻斷疫情後經濟回升之勢,...

在2024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之後,諾魯隨即與我國斷交,並表示此舉是基於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與一中原則,然而諾魯並沒有清楚的表示出「一中原則」的內涵。

總統大選,賴清德確定接任下屆總統,但是股匯雙殺,國人信心動搖。外資警告,區域安全不穩定,兩岸關係不睦,影響投資信心,將導致資金外流,重創台灣經濟。若能穩定兩岸關係及區域安全,領導人摘除「最危險朋友」大帽子,才能再創經濟發展新契機。

股市無慶祝行情?

本(1)月15日,2024選後首個交易日,全民期待的「慶祝行情」,開盤一度上漲破百點,即開始下殺,收盤僅漲34點,16日重挫近2百點,17日再下跌185點,摜破季線,收在1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