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中國青年失業率攀升,今年高校畢業生又將達1179萬人,面對嚴峻的就業情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9日在 兩會 記者會上坦承,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仍待破解,穩就業還需付出更多努力。她表示,今年將從五個重點全力穩就業,並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增強年輕人學技能、進工廠的意願,支持勞動者多渠道靈活就業等。

大陸將祭出擴大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兩大策略,為現階段提振經濟成長收強刺激之效。這項政策聚焦在工業、交通等7領域,初估每年市場規模達人民幣(下同)5兆元,並將同步推動汽車與家電以舊換新,預計創造1兆元規模的市場空間。

大陸國務院總理 李強 5日上午在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進行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 中國大陸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 GDP )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雖然 軍費增速都維持不變7.2%,但實際軍費增長仍超千億 ——中國去年軍費預算為1萬5537億元人民幣,今年為1萬6655.4億人民幣,比去年增加了1118.4億元。

大陸全國政協14屆二次會議4日開幕, 全國政協會議發言人劉結一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從春節消費數據證明,消費潛能將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此外,優化營商環境、壯大民營經濟也是本次政協會議討論重點。

大陸即將舉行全國兩會(人大、政協),對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一直受到高度矚目,尤其中美領袖去年11月舊金山會晤、今年1月民進黨籍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以來,美中台關係面臨一嶄新的局面。本屆兩會將釋放出什麼政策方針,將成為我方新執政團隊上任後的大考驗。

3月初將登場的大陸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為年度重要政治盛事。這一屆,除檢視新領導班子上任滿周年的成績單,及確定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最受關注的是大陸在面臨通縮壓力、房市低迷、勞動力下滑等一連串挑戰下,將提出哪些政策藥方,帶領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抗變局、脫離困境。

北京一年一度的全國政協、全國人大會議,三月四日、五日拉開帷幕,現在進入倒數一周之際,倒數期中最後一記響鑼,按慣例是本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將提交給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但在政治局會議前,今次北京兩會籌備期中已現低調籌備、行動前移兩大特點,還隱伏了兩個重要轉折。

大陸證監會主席吳清上任後實施鐵腕治理,違規賣空機構更是嚴懲不貸。上交所和深交所20日率先對龍年開紅盤的「砸盤元兇」、大陸量化私募基金行業四巨頭之一的寧波靈均投資開出虎頭鍘,後者也在21日凌晨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