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根據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人員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新研究,全世界近75%的能源碳排,來自5%的發電廠。
歐盟執委會在7月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草案,預計2026年起正式對出口至歐盟的高碳排產品課徵關稅。
氣候變化並不是好事,洪水、乾旱、森林大火。數萬億美元來支付這一切,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歐盟2026上路,經部:台灣不致成重災區,第三地出口恐負擔龐大稅負
工商協進會建議,成立中央級專責單位統籌跨部會資源,制訂接軌國際法規,避免台灣淪為減碳孤兒。
5月底全台部分水庫蓄水率僅1%,現在則幾乎滿庫;受惠水情紓緩,水力發電重回供電行列,2個月內發電量近倍增,更在夜尖峰用電時段扮演供電要角,彌補日落後的光電缺口。
貿協今天表示,因應永續發展的國際趨勢,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在日前舉行的董監事會議中提案,呼籲政府盡快提出台灣淨零排放宣言,並獲全體贊同。
氣象持續發布高溫特報,南部預估降雨也減少,雙重因素下讓用電量再創新高,27日下午1點40分用電量瞬間來到3869.7萬瓩,創下用電史上新高,但卻遇上核二廠2號機又急停,因此27日供電調度白天靠太陽光電,傍晚靠水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