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十多年來,台灣的自然環境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從賀伯颱風、九二一震災,到最近的艾莉颱風,在在都重創這塊土地,旱澇頻仍,降雨頻破紀錄,年復一年,土石流的發生成了常態,家園破碎,崩坍的山林,潰堤的河川,不容已不同拖怠。重新省思台灣的山林政策,也就成為當前最迫切的課題之一。
為此,行政院決定大力推動國土復育方案,並研擬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積極推動其立法,但正因為國土復育方案與條例牽涉不同部會,影響大量人民生計權益,尤其是山居與原住民同胞,...
時報文教基金會所發起主辦,但是獲得內政部,交通部,環保署,經建會,水利署等單位的全力參與,包括行政院長,幾乎所有政府裡與國土規劃政策擬定與執行相關的首長都參與論文報告或是擔任與談人,與參加的民間團體及學者有直接的互動,同時因為首長出席,我看到各部會的局處主管也都坐在台下當學員。
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能夠邀請到平常很難得可以見到到面的這些官員,同時可以在一個公開與正式的場合說明理念,並且接受學者與民眾的檢視,...
「夢想不是口號,也是付諸行動的具體目標。」第二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公布得獎名單,朱學恆個人囊括一二五萬資助金及圓夢學堂,張平宜獨得一七五萬元一圓創校夢。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感性說,得獎者展現的生命力,給社會更多奮鬥的力量。
生產蘇格蘭威士忌知名品牌Johnnie Walker的帝亞吉歐公司,和時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第二屆i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歷經五個月評選,從八○三件中選出五位,...
農委會林務局與時報文教基金會一同策劃了一系列的台灣生態旅遊活動,以森林之美的奧萬大林區展開新森活運動的首部曲,在時報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聖芬、林務局長黃裕星、林業處長賴建興及Lonely Planet旅遊作者Rebert Storey(左至右)一同參與下啟動 。
台灣之所以成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主要是她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島面積57%面積都是森林覆蓋,而2002年為聯合國「國際生態旅遊年」,擁有豐富森林生態資源的台灣,...
八場演講所規劃的子題依序分別為:
一、人與自然觀點(人在自然之中的定位);
二、科學與知識:科學史(中西科學知識發展)
三、世界音樂對話錄:音樂、儀式、劇場;
四、身體關心:當代藝術的體現;
五、教育:當代教育思潮與各國教育改革;
六、社會經濟史:封建社會進入市民社會;
七、全球倫理與儒學的現代化;
八、語言思維。...
不是缺水,就是水災問題,水環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教育部長黃榮村昨日在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陪同下,參觀〔水水台灣--二○○三科學週特展〕。黃榮村說,這樣的特展融合歷史、人文、科學、自然學科,非常適合學校作為戶外教學場合,教育部將鼓勵各級學校前來參觀,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台灣的水環境。
由國科會、教育部、農委會、經濟部水利署、時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水水台灣--二○○三科學週特展」,正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與台北捷運站前地下街舉行。...
台灣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偏低,行政院政策釋出三十六處系統開放民間投資,專家學者昨天抨擊事先未經評估效益和經濟,不僅品質無法獲保障,更有債留子孫疑慮;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坦承雖有思慮不週處,但引進民間力量以補政府不足,長期而言仍是正確做法。
污水下水道普及率為象徵國家進步重要指標,但國內至九十二年底僅為十.八七%,十一縣市普及率掛零,政府為加速推動,在挑戰二 ○○八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核定六年內投資六百五十五億元;...
由時報文教基金會、台灣大學、成功大學與上海同濟大學共同舉辦的「新世紀水的關懷─海峽兩岸水資源暨環保交流系列活動」,在台北及台南兩地舉行,其中台北論壇於12月20、21日兩天在台大思亮館舉行,邀請兩岸學術界精英共聚一堂,就海峽兩岸共同要面對的問題提出論文,其中2001年海峽兩岸都市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由時報河川保護小組顧問溫清光教授主持,內容包括都市環境及生態系統、高科技園區環境規劃與管理、都市廢棄物處理與土壤保育工程、城市空氣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