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水源林的保育經營,可增進降雨時水源涵養,減少豪雨逕流直接流入海洋,增加旱天滲出。

氣候變遷對環境、經濟及社會造成之影響與衝擊日益嚴重,近年全球加速減碳,全球已有127個國家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我國鄰近日本及韓國亦已公開承諾,中國則提出2060淨零的目標。今(2021)年1月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隨即發布重返巴黎協定之行政命令,將氣候危機納入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之中心考量,並且明確宣示在2050年以前達成淨零排放。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是國際少數將國家長期減量目標入法者,...

台灣缺電問題未解,台中火力發電廠只能重啟燃煤機組應急,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稱印證「非核即火」的發電方式。

隨著各大科技公司宣布減碳目標,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近期宣布,要在2022年底達成淨零排放。Netflix的內部報告指出,去年碳足跡大多來自電影電視製作與企業營運。

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昨(6日)公布《2021年再生能源統計》,指出2020年全球新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260GW,不僅連續兩年破紀錄,更比2019年的新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176GW增加了近50%。

德國郵政DPDHL集團加速去碳化計畫,做出科學基礎減碳目標決策,並且在2030年前投資70億歐元發展氣候中立物流。

為避免氣候變遷帶給人類毀滅性浩劫,世界各國積極發展綠能,透過減碳來解決暖化問題,但離實現目標仍有一大段差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發布的最新報告,2050年之前,清淨能源投資須增加30%至131兆美元,才能達到《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

台中、苗栗將擴大限水,民眾已開始採購水桶準備「搶水」。每逢旱災先犧牲的總是農業和民生用水,大多數的水資源給工業大戶使用,自來水公司卻連年虧損,等於把納稅人的錢拿去補貼工業用戶。其實很多工業大戶、科技大廠樂於善盡他們社會責任,政府應盡速調整價格結構,讓使用者負擔合理成本,才是業者永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