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農委會甫預告修正的「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第二條之一,將由過去函釋改以明文入法,規定回填土不可為廢棄物或其他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之物質,以免污染農地與地下水。
我國淨零碳排規劃雖尚未入法,農委會已開出公部門氣候調適第一槍。
減碳將是我國農業加值化的下一步。今年極端異常的氣候接連打擊,才結束的百年大旱,創下全台農田停灌面積歷史新高;期盼已久的甘霖,卻是數波致災性連續豪雨,帶來超過7.4億元的農業損失。
日昨聯合報報導農地回填焚化爐渣問題,年初也曾報導過農地汙染新聞,當時環團表示「農田埋廢棄物黑數嚴重」。
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大陸多地雨量頻創紀錄,有33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洪澇災害嚴重。
乾旱、豪雨成災,台灣未來面對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會越來越高,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近期將宣布未來20年面對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否則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將會來不及。
歐洲聯盟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日前 宣布,在去年發布的「從農場到餐桌」策略框架下,歐盟將禁止一些農場動物被籠養。這樣帶來什麼變化?
上個月連續梅雨紓解旱象,供灌嘉南平原農業用水的曾文水庫及烏山頭水庫,合計蓄水量逾2億噸,水情穩定,經濟部及農委會同意恢復供水,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昨天恢復供灌嘉義縣市共計8千多公頃稻田,防疫不影響耕作,農民開心下田整地,準備浸田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