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

美中科技戰未歇,美媒指出,大陸「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發展人工智慧、晶片、量子計算等七個涉及國安的科技領域,在與美國的科技競賽中加大賭注,此舉頗有與美國競爭、甚至決戰國家安全的意味。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表示,今年預估生產疫苗30億劑,以達群體免疫的70%接種率估算,全世界要2022年底才能達標,但如能增加疫苗生產量,就能縮短時間並提早解封

台灣3月4日取得首批11.7萬劑AZ疫苗,正在進行檢驗封緘程序。疾病管制署3月5日第五次新冠肺炎線上研討會,透露新冠疫苗接種三階段規劃,預計今年6月起開始65歲以上長者接種,9月全面開放到最後一類實施對象。民眾會拿到接種記錄卡,也可透過健保署的「健康存摺」app查看接種紀錄,疾管署也已規劃接種記錄卡,並將推出「Taiwan V-Watch」app,透過LINE及雙向簡訊追蹤疫苗副作用。接種後的不良反應監測,將採取被動、主動雙軌並行。

去年底輝瑞(Pfizer)/BNT疫苗與莫德納(Moderna)疫苗先後獲政府批准,網路上隨即出現許多打疫苗恐不孕、流產的傳聞,導致美國二、三十歲的女性對疫苗的接受度低於預期。美國多名醫生學者因此上媒體闢謠,希望媽媽們能在取得正確資訊的情況下,更準確評估打與不打的風險。

為打造「護國群山」,國發會宣布推動四個國家隊,包括新世代半導體、5G、離岸風電及精準醫療,以提高台灣產業關鍵地位及強化經濟韌性。經濟部官員指出,包括半導體、5G及離岸風電,自2017年起就已規劃,經過美中貿易戰及疫情,目前在台灣都已形成國家隊,今年將以政策進一步鞏固自主性,延續台廠回台契機。

國內取得11.7萬劑的AZ疫苗,準備就要開打!但在韓國卻陸續出現有民眾接種完疫苗後出現死亡的事件,4日上午韓國當局再度通報3起接種AZ疫苗後死亡的案例,短短兩日已有5人死亡,雖然目前還無法證實死亡與AZ疫苗存在因果關係。就怕人心惶惶,韓國青瓦台表示:「文在寅總統已表明,願意接種AZ疫苗。」

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應對措施,下一個即將爆發的主要問題已經在英國激起了譴責暴政和歧視的聲音,在丹麥引發了抗議,在美國的網上引發了虛假信息,並在歐盟內部帶來了地緣政治衝突。

香港出現首例接種大陸科興疫苗後死亡事件,香港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開會評估因果關係。接種科興疫苗的接種中心人流疏落,同日德國製BioNTech復必泰疫苗在香港開始登記預約,在澳門開始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