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

「華盛頓郵報」指出,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標榜不求營利、每劑僅4美元,加上只需一般冰箱溫度即可儲放有利設備不發達地區配送,富國窮國均能受益,本應是挽救世界於倒懸的救世主,卻因其他疫苗加速問世與本身失誤連連自陷窘境。

AZ疫苗在歐洲多國陸續出現施打後出現血栓的案例,我國針對第一線醫護人員是否適合施打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公布AZ疫苗施打注意事項。指揮中心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針對此事呼籲民眾不需過度擔心。

歐盟本月將推出疫苗護照,接種過疫苗者得以恢復旅行,除歐盟所核准疫苗外,僅獲得部分國家緊急使用授權的俄、中等國疫苗也擬一併認可。但我本土疫苗在無第三期規畫下,就能申請緊急授權使用(EUA),外界認為恐不被其他國家承認。對此,衛福部食藥署官員未正面回應,僅說也鼓勵廠商進行第三期試驗。

丹麥、挪威和冰島等歐洲共計至少十國近兩日宣布,暫停替國民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因為歐洲有多名接種者出現血栓情況,促使歐盟藥品管理局緊急發出聲明打消大眾疑慮,稱目前尚無已知的相關健康風險。而針對此疑慮,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表示,因歐盟有表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這種情況,因此將持續施打疫苗。

全球各國陸續接種疫苗,但因疫苗產量仍未足夠,出現延遲施打第二劑,以提供更多民眾接種第一劑,或是維持標準2劑施打間隔天數的爭議;日前指揮中心決議,為了拉大覆蓋率,首波來台的11.7萬劑AZ疫苗,將先提供11.7萬名醫護施打,也就是一人先只打一劑。台大公衛學者指出,國際研究顯示,擴大施打單劑作法雖可讓更多人接受疫苗保護,但反而容易加速病毒變異。

歐盟計劃本月推出疫苗護照方案,讓接種過疫苗者能恢復旅行與人員流通。除歐盟核准疫苗外,俄、中等僅獲得部分國家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也擬一併認可。又中國已搶在全球各國之先推出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形同在後疫情時代,率先制訂「疫苗護照」的遊戲規則,企圖心不言可喻。

美中科技戰未歇,美媒指出,大陸「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發展人工智慧、晶片、量子計算等七個涉及國安的科技領域,在與美國的科技競賽中加大賭注,此舉頗有與美國競爭、甚至決戰國家安全的意味。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表示,今年預估生產疫苗30億劑,以達群體免疫的70%接種率估算,全世界要2022年底才能達標,但如能增加疫苗生產量,就能縮短時間並提早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