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金門縣長楊鎮浯指出,27日中午一名搭機旅客登機前進行快篩一度檢測出陽性反應後,竟未依照標準程序、讓其登機順利來到金門,「衛生局只能在金門尚義機場攔截、緊急將其送醫進行PCR檢測。幸好最終檢測確為陰性,才結束這一場鬧劇。」不過,指揮中心27日深夜發布新聞稿,又公佈了修正版的離島檢疫策略,對於政策一改再改,到底離島檢疫的標準在哪?又該怎麼做才是防疫最佳策略,順利防止病毒繼續擴散?
聯亞生技昨公布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並將於六月底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EUA許可。但早先於6月10日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結果的高端疫苗,則因送審資料不齊,被要求補件。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因高端缺少相關技術性資料,因此還需要實驗室重做的數據,恐要等到七月底才有辦法審EUA。
編者按: 5月本土疫情爆發,Delta變種病毒又於近日正式抵台,政府一年多來超前部屬不足顯而易見,到底誰該為疫情蔓延、政策朝令夕改、疫苗不足負責,是全國人民都想問的問題;日前傳出監察院擬在不影響指揮中心繼續運作的前提下,將約談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但遭監委王幼玲否認。不論約談陳時中與否,該為此事負責的難道只有衛福部長嗎?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林騰鷂分享他的觀點。
在郭台銘和台積電採購疫苗獲開綠燈後,慈濟基金會也有意捐BNT疫苗,卻遭陳時中擋駕。慈濟基金會發表聲明,要求政府同意比照授權採購疫苗,蔡總統才與慈濟證嚴法師進行視訊通話,親口保證政府會積極處理。國內疫苗分明奇缺,但民間購捐疫苗卻屢遭官員百般阻撓,為何最後都要總統拍板才能放行?
編者按: 疫情延燒,但目前因傳出不明死亡案例,而導致疫苗接踵速度下滑,為有效利用COVID-19疫苗,指揮中心今(25日)拍板決議,當日最後一瓶開瓶剩餘劑量將開放候補接種,18歲以上尚未開放類別的民眾可望打到疫苗。但疫情指揮中心並未公告統一政策,導致各地方政府施打辦法各自為政,造成民眾困擾又更加恐慌。
行政院26公布正式完成法律文件授權台積電、永齡基金會,向德國BNT原廠購買各500萬劑疫苗。有意比照兩單位緊急採購國外疫苗的慈濟基金會忍不住發聲了,慈濟表示23日已遞件向食藥署申請,期盼可獲得許可採購疫苗,「申請案唯有獲得蔡英文總統比照台積電及永齡基金會給予慈濟基金會正式授權,才能圓滿進行」。
本月初,京元電子苗栗竹南廠爆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群聚感染, 苗栗縣縣長徐耀昌隨即在8日宣布全縣移工「禁止外出」。除了確診移工進行隔離外,京元電子也將移工統一安置在宿舍內,隨著疫情升高,還有其它科技公司祭出禁止移工在宿舍「群聚聊天」的規範。目前部分移工已解除隔離,在台移工宿舍環境、具爭議的防疫措施也被國外媒體關注,登上了國際版面。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數位時代下,台灣以民主人權國家自豪,當人民配合政府政策時,因信任將個人資料交由政府收集、處理、利用,依《個資法》規定,使用目的必須與收集時的認知一致,使用目的也必須讓人民了解,無模糊地帶。又先前《科技偵查法》草案引發政府可能不當監控人民的疑慮而遭到擱置。現實聯制資料是否更應謹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