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我從事科技業及創投業已超過五十年。一路走來,篳路藍縷,見證了台灣從蕞爾小島變身為全世界的科技重鎮,不論是在電腦、電腦零組件、 半導體 、光電、生物科技等等都有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以晶圓製造為核心,自上游的IC設計到下游的封裝測試,都自成系統,一氣呵成,傲視國際,身為科技產業的老兵,我實與有榮焉。

台灣因為ICT(資通訊)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八○年代掌握了典範轉移的大趨勢,在產業從「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過程中,台灣與美國合作,最終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供應地。

歐洲央行6日宣布降息1碼,是近五年來首度降息。美國聯準會則於12日公布最新利率點陣圖,19位聯準會決策官員預測降息的中位數是今年只會降息一次,且可能要等到近年底時才會啟動降息;歐洲與美國的降息政策,雖然方向一致但已然步調不一。

在九十年代初期,大家十分關心因為推動資訊化的的過程中,造成數位落差帶來的社會問題,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更在二○○三年擔任台灣領袖代表出席APEC會議時,提出建立數位機會中心DOC(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的計畫,希望協助APEC會員國有效縮減數位落差,並進一步轉變成數位機會。

新的總統和內閣即將在5月20日上任;在此時刻,不少媒體把前一任內閣所遺留下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列出來,並期許新閣能夠努力面對這些與台灣民眾密切相關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遺留下來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很多,有大有小,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重點。歸納起來,把重要的挑出來,可以得到3個層面。

最近台灣部分地區有停電情況,顯示電力嚴重不足,引起社會普遍憂慮。解決之道無外乎以下幾種:第一、恢復核能,但可能引起政策爭辯;第二、加速再生能源發展,但可能緩不濟急;第三、放緩台積電建廠進度,但實際上負面影響已發生,台積電正加速前往海外投資。

「讓美國再度偉大」,源自雷根,是川普在2016年參選總統的主要訴求,現在他第三次參選總統還是用這個口號。口號本身算正面表述,但依各種分析,川普之所以能不斷聚眾,基本上是源於美國社會裡「反」的力量:強大、也很持久,足以促成川普第一次參選成功,讓他3度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且在最新民調不亞於拜登。

GDP的果實分配給上班族的比例愈來愈低,分配到外商手中愈來愈高,舉個例子,2022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降至43%,比起1990年代的50%,少了許多。相反的,分配到營業盈餘的比率則扶搖直上,過去我們看了GDP分配面統計,大多知道這個變化,都認為錢都跑到老板、資本家的口袋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