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編按:國內目前新冠疫情仍未趨緩,疫苗問題只見蔡政府玩弄行政流程,卻忘了憲法第十五條人民有生存權,當疫情影響人民生命生活安全時,是不是能讓人民有選擇的權利,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表示意見,希望政府能提供一個可選擇打疫苗的環境。

編者按: 台灣近期為了疫苗採買爭論不休,到底疫苗是否能由民間或地方自行購買?購買的流程與後續又要注意什麼?針對上述問題,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老師,將於本文提供他專業的觀點。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說明大家憂心的全球資金氾濫問題,正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針對QE退場或拖延提出解方。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歐盟官員與英特爾、台積電及三星代表會談,邀請這些大廠在歐洲建造一座晶圓廠,並準備上百億歐元補貼,開發七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台積電同時宣布以廿八點八七億美元在南京擴建二廠,建置廿八奈米產能;台積電南京一廠以十二及十六奈米製程為主,已開始獲利。

氣候變遷對環境、經濟及社會造成之影響與衝擊日益嚴重,近年全球加速減碳,全球已有127個國家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我國鄰近日本及韓國亦已公開承諾,中國則提出2060淨零的目標。今(2021)年1月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隨即發布重返巴黎協定之行政命令,將氣候危機納入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之中心考量,並且明確宣示在2050年以前達成淨零排放。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是國際少數將國家長期減量目標入法者,...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開打,與各國經濟逐漸復甦之際,通膨更是為市場所擔憂,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撰文指出,資產價格飆漲可定義為「廣義的通膨」,物價除了民生物價(狹義的通膨)之外,還有股票與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資產價格上漲也與資金過剩難脫關係。

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一些有經營權爭議或家族傳承的公司,提出要走專業化經營的路線。而在探討家族企業的發展,很多評論不約而同提出「去家族化」的建議,亦即將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然而,此項建議太過簡化與平淺,值得進一步探討。

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公司治理的問題,主要涉及大股東或管理階層是否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動用公司的資源。這些問題的本質一直存在,只是手法日新月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