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報導指出,歐盟已公布新一波租稅立法,將針對空殼公司、企業債務、全球最低企業稅、歐盟共同所得稅等四大議題。政府若未跟上全球反避稅立法,反而讓台商也吃到虧,另外,境外資金專法即將落日,之後將要新增對跨國企業追稅的配套新制,財政部賦稅署表示,讓受控外國公司(CFC)課稅制度單獨上路,即便台商將收益留在境外免稅天堂公司,台灣母公司也要對此繳稅。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說明大家憂心的全球資金氾濫問題,正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針對QE退場或拖延提出解方。
編按:據《聯合報》綜合外電報導,疫情復發又值乾旱、缺電之際,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台股大跌。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性質提高警惕,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
亞洲製造業重鎮國家近日疫情大爆發,可能對於全球供應鏈帶來打擊,而這恐怕加速美國通膨升溫,連帶促使美國聯準會(Fed)提早升息。
朱雲漢院士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重新思考比較政治學」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內容。他表示,比較政治的研究領域應超越西方中心世界觀,認為西方國家學者對西方發展都有在美化、漂白嫌疑,分析架構也經常出現「削足適履」的問題,並直言,只要將國家、人口規模列入考量,那中國與印度的發展經驗,就會顛覆許多西方比較政治的理論。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自2008年起,每年運送種子至挪威「末日地窖」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19日再度把48種蔬菜作物,超過1萬1771個備份種原打包裝箱空運至挪威,這次寄送的種原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亞蔬種原備份率已達45%,2025年可以把亞蔬的種原9成都送到挪威保存。
在全球半導體短缺狀況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美國和歐洲正在積極推進吸引台灣強有力半導體廠商到本地區建設工廠的活動。不過,台灣4家主要企業最近發佈的投資計劃的合計額雖然達到約14萬億日元,但其中9成被認為是在台灣本地的投資。對於送來秋波的美歐,台灣企業的興趣不大,世界今後有可能在半導體方面進一步提高對台灣的依賴。
綜合媒體報導,半導體製造大國已展開一場爭霸戰,無論是南韓、台灣、美國、歐盟、中國大陸,都把這場競爭視同作戰,凸顯了掌握半導體在現代經濟的重要性。美國需要台灣的技術,同時台灣也要嚴防美國因避免過度依賴台灣建構自己產業鏈,如果發生,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勢必需要快速找到新的台美分工定位。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