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日經》專題報導,日元貶值長期被認為對日本經濟産生積極影響。在製造業有優勢的日本,日元貶值將推動出口産品的競爭力提高,服務業等非製造業也受益於訪日遊客在日本增加消費。但如果在缺乏工資上升的情況下,日元貶值導致的進口價格持續上升,佔GDP一半的個人消費將隨之下滑,對於日本經濟來説,有可能成為進一步的逆風。
工商時報社論分析,日本正在進行歷史性的經濟結構轉型,併同龍頭公司企業治理的重大改革,再遇到日圓匯率巨幅貶值,日本股價、資產突然變得便宜,有利於觀光只是其一,經濟結構與企業治理的轉型因此受益,更可能改變亞洲企業的競爭態勢,在匯率貶值的助力下,日本企業轉型能否再次創造新世紀的日本奇蹟,值得我們仔細觀察。
去年台灣符合美國匯率操縱國三項指標,暫不列操縱國,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半年度匯率報告,台灣降為兩項。央行昨表示,這次匯率報告台灣僅觸及貿易及經常帳順差兩項,改列觀察名單,未來一年仍持續就匯率議題與美密切磋商。
世界局勢動盪,中美兩大經濟體爆發貿易戰,這將對於全球未來的經濟關係帶來何種改變?劉遵義教授的新書《共贏:中美貿易戰及未來經濟關係》對貿易戰進行了系統性的整理,也提出對於未來經濟關係的展望。貿易戰發生有其政經交往過程的累積,我們不得不關注中美雙方於國際貿易上的政經關係變化,特邀陳文茜小姐主持,薛琦教授、陳添枝教授與徐小波律師回應與對談,共同剖析在貿易戰風雲下,全球的政經前景。
自今(2018)年初,美國Fed於6月宣布升息一碼,並預期漸近升息,歐洲央行也預告啟動縮表,力求利率正常化後,隨繼掀起貿易戰風聲、制裁伊朗,油價大漲股市波動,全球化下的政治與經濟局勢持續動盪,在中美貿易戰升溫中,台灣經濟、產業無法置身於外,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受國際政經情勢變動影響極大,兩岸關係與兩岸經濟更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余紀忠基金會與劉大中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中華經濟研究院、台大經濟系等於8月10日同舉辦劉大中教授紀念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以金融風暴再起為題,邀請中央研究院劉遵義院士主講,中央研究院王平院士、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劉大中先生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許嘉棟、包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等人與談。
金融海嘯爆發10年,國際政經環境仍動盪起伏,對台灣有何影響?央行總裁彭淮南將在任期屆滿後卸任,新任總裁將如何因應挑戰?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將於1月18日舉辦「國際經濟金融動盪、台灣的深思與因應」論壇,邀請兩岸重量級經濟學者專家一起前瞻國際趨勢、關心台灣的未來。
回顧過去幾年,我們曾以建立台灣「公與義」的召喚下,陸續就台灣當前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稅制等層面的改革議題籌辦研討會,邀集各方精英共聚一堂,進行理性與多元的對話,並陸續集結出版,也受到各界廣泛回響。秉持著同樣的信念,我們再次就金融改革前景與方向,籌備規劃了這場研討會,期盼能為台灣建立公與義社會的願景,再往前推進一步。